持续提升治理水平。充分发挥城乡治理智慧管理服务中心功能,拓展“六治”治理模式,推进“暖心晒单”工程,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常态坚持“周例会”制度,开展典型引领“1+1”活动,深化“爱心超市”积分制模式,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做到有“镜子”可照、有“尺子”可量、有“标杆”可比,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二)聚焦扩量提质,以更优质量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确保经济运行总体回升。
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围绕“三双一旅”产业发展,深度谋划项目30个。实施招商引资攻坚,聚焦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等重点区域,主动拜访重点企业,打好以商招商、亲情招商“组合拳”,开展“敲门招”;聚焦支柱产业,紧盯玻璃纤维、柠檬酸上下游产业,坚持“引资、引才、引技术”并重,开展“定向招”;聚焦农产品加工、水产品养殖加工、肉牛养殖屠宰、风光开发、石油化工、旅游、苏高血马保种扩繁等特色资源,延链补链强链,开展“整合招”,力争签约落地亿元以上项目5个。实施项目建设攻坚,健全完善重点项目包保“五个一”机制,优化经开区和项目中心队伍建设,不断招引专业性人才,培养一批工作能力强、业务专精熟、服务情怀深的项目秘书,协调解决问题,打开工作局面,取得关键突破。紧盯食品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南湖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争取资金超过5亿元。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27个,力争年产10万吨ECR玻璃纤维、年产5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等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柠檬酸、法兰、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等顺利竣工投产。
坚持现代农业提质效。严守耕地数量,进一步完善水资源配置网络体系,高标准推进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国家试点项目建设,农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305万亩以上。严保耕地质量,实施保护性耕作115万亩,深松整地60万亩,高质量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镇赉示范区工作,重点开展减肥减药绿色防控技术、地力提升技术等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着力打造水肥一体化、小冰麦种植、水稻新品种等八个示范区。严细耕地监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全力推进种子战略,谋划建设“吉林镇赉(大屯)种业小镇”,探索“院+地+企”紧密合作新模式,实现育种、观光、加工、科技一体化。力争养殖水域面积达到51.5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2.65万吨、产值达到4.5亿元。
坚持工业经济强动能。坚持扶强、帮小、立新、促优,全面落实“政企圆桌会议”制度,常态开展“服务企业月”“到企办公服务日”等活动,全心全意助企纾困,对涉企问题第一时间解决、第一时间反馈,着力释放企业产能。积极推进成来电气上市,力争2023年在新三板挂牌、2024年北交所上市。紧盯停产半停产企业,实施“一企一策”,推动产业由“僵尸”到“盘活”、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加快推进造纸厂、植物油厂、众合热电等企业盘活进程,力争盘活企业2户。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强化保障服务,实现“小升规”2户。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施技改项目4个。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全力支持企业创新研发,力争飞鹤(吉林)乳品有限公司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坚持第三产业添活力。依托白鹤美食园、金桥广场等场所,发展夜经济,拓展消费时空。面向新能源汽车、农民进城购房等领域,投放消费券,激发消费活力。建设“镇赉县农产品特色馆”,宣传推介“镇赉大米”“镇赉甜瓜”“嫩江大闸蟹”“北方渔岛生态鱼”等地标品牌和特色产品。加强与中科院、袁隆平团队等五家科研机构合作,强化科技导入,加大品牌市场推介力度,继续深入与北汽、京客隆合作,真正把镇赉“鱼乡、米乡、鱼米乡”的名片闯出去、名气提上来。深度拓展与中国一汽在城市规划、产业发展、旅游电商、教育文化等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交流合作。加强与嘉兴、海宁等地对口协作,深度合作,借势发力,谋求共赢。
(三)聚焦保护修复,以更硬举措描绘生态建设新画卷。践行“两山”理念,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完善秸秆全量化处置长效机制,推进秸秆全域禁烧;实施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重点流域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100%。按序时进度推进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确保按时销号清零。
深入推动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扎实推进“河湖长制”“林草长制”。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实施嫩江干流补充治理、洮儿河薄弱环节治理等工程。积极创建南湖湿地公园国家级“美丽河湖”。扎实开展“第三个绿美镇赉大地”活动,持续推进“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统筹规划全县绿化造林布局,做到“三栽、四有、五化”,完成造林3.8万亩,绿化廊道105.53公里,绿化村屯224个,城区绿化2万平方米,构建“一区两屏三廊”为主体的林草湿生态连通格局。
深入推进全域生态旅游。坚持保护生态与生态旅游相得益彰,依托“绿水青山、冰天雪地”两座金山银山,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聚焦“三线一环”,推动谋划自然风光精品旅游路线开发。创建一批乡村旅游精品村,培育一批乡村旅游好项目,大力发展“新人经济”“冰雪经济”“月光经济”“草原经济”。打造南湖旅游综合体,突出灯光秀、露营、篝火、摄影等体验式项目,不断增强市民幸福感。围绕“北方渔岛冬捕节”,推介渔猎文化,开发冰雪项目,深挖冷资源,打造热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