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施园区牵动示范工程。推动一区多园、五区联动协调发展,不断完善园区功能,做强优势产业,打造园区经济升级版。一是开展园区提升行动。探索PPP模式,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成使用,北部居住区热电联产项目落地建设,启动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积极引进生物发酵、畜牧养殖、乳制品和高新技术企业,向国家高新区迈进。抓好江河开发区净水、污水处理厂运营和使用,加快应急消防设施建设,开工建设铁路专用线,全力打造全省、全国原料药基地。继续完善新兴煤化工产业园区、勃利开发区供热、供水、供气和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积极争取省级化工园区认定,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和吸引力。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充分利用好支持政策,建立城乡社区废旧物资回收体系,支持现有企业数字化升级改造,积极引进战略投资,加强对俄废铜、废铁、废钢贸易,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制造,不断做大做强。二是完善园区体制机制。组建七台河园区建设管理委员会,5位副市级领导分别分管5个园区工作。推进园区管理向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专业化服务转变。推行效能工资管理,完成开发区薪酬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园区考核制度。创新园区招商机制,推行众创孵化、联合招商、资本招商等模式,让五大园区热起来、活起来。学习广东、浙江等地先进经验,开展亩均效益评价。深化园区合作开放,将电子商务产业园、绿色食品与生物发酵循环产业园、开发区、江河园区纳入高新区编制范围,完成高新区重新申请认定。加强与深哈产业园、江门高新区、鹤山工业城等园区联动协作,共建产业园区,发展“飞地经济”。三是提高招商引资质效。坚持把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战场,依托园区优势、产业基础,做足延链、补链、强链、聚链文章,坚持大招商、招大商不动摇。紧盯重点产业招商,围绕“五头五尾”和“4567”现代产业体系,聚焦重点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在引“缺”引“大”引“新”上精准发力。瞄准重点地区招商,依托龙粤合作,吸引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和港澳台、日韩区域投资。发挥好“四个平台”作用,实施“五化招商”举措,加大新兴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抓好“以商招商”,内培外引优秀企业,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加快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加快签约项目由协议向合同转化、由合同向开工建设转化、由在建向竣工投产转化。紧盯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投资完成率,力促项目建设提速见效。落实“领导干部包保+专班+首席服务员”工作机制,综合运用“一会三函”、承诺制审批等措施加快手续办理,推行“标准地”“交地即动工”“交地即发证”等模式,压缩企业开发建设周期,加强“水电油气运”“人地钱技数”要素保障,推进项目按时序开工、投产、达效。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高质量编制招商引资清单,加大招商宣传力度,提升产业招商、精准招商水平。创新招商模式,构建政府指导、招商部门操作、运营机构服务、园区承载的招商运作体系。实施招商引资质效专项考核办法,强化量化考核激励。
(三)实施现代农业提质工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向建设现代农业强市迈进。一是全力保障粮食安全。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26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0.5亿斤以上。实施高标准农田20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保持在200万亩以上,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面积增长10%。深入实施农业“三减”行动,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保护好黑土地。二是着力发展特色农业。推动中药材种植向林下倾斜,种植面积稳定在24万亩左右。大力发展杂粮杂豆、蓝靛果、沙棘、食用菌和梅花鹿、林蜂、林蛙等特色种养殖业,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营销类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推动全市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推进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打造农业区域公共品牌,引导3-5家企业加入“黑土优品”标识授权使用目录,扶强扶壮4个地理标志性农产品区域品牌,持续提升“东北老勃”品牌影响力。狠抓“菜篮子”工程,鼓励发展设施农业和农村“小菜园”,保障蔬菜供给,拓宽增收路径。三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围绕“稳猪、强禽、扩牛”发展目标,研究出台畜牧业发展扶持政策,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推进牧良生猪育肥、大江牧业种鸡、大森林肉鸡扩能提效,加快蒙牛万鼎乳业一期、和牛繁育场二期等项目建设,谋划七台河现代畜牧产业园区和农投饲料基地,打造龙江东部奶业核心区。深化与北鱼集团合作,谋划龙江冷水鱼国家级种质资源场。着力培育农畜产品加工业,推进圣海奥斯蓝靛果固体制剂、伊鑫台酒业等项目投产达效,推动康草堂饮片、利民药业中草药精深加工等项目加快建设,着力构建品牌型、规模化农畜产品加工业。四是不断壮大县域经济。支持勃利县围绕“工业强县、畜牧强县、北药强县、产粮大县”发展方向,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推动桃山区重点围绕制造再制造、现代服务业,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推动新兴区重点围绕现代煤化工、石墨烯新材料,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推动茄子河区重点围绕生物医药、煤炭开采,促进主导产业集群式联动和全产业链发展。力争每个县(区)培育发展1-2个支柱产业,3-5户立县立区企业,打造1-2个产业强镇、产业强村,推动城乡经济协同发展。五是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按照“四好农村路”标准,建设19条96公里农村公路、改造3座危桥,实施12个自然村28.6公里道路硬化,确保通屯路硬化率100%,同步推进道路周边绿化美化净化。加快勃利县城镇居民饮水安全保障和排水防涝治理工程建设。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实施“4+2”工程,推进茄子河四新村龙江民居建设。完成农村5138户问题厕所年度改造任务。坚决打好秸秆禁烧阻击战,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坚持“四个不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和新致贫。建强乡村组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