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辽宁省)凌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23日)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重大。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基调,提出要突出抓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们必须吃透中央精神,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必胜信心,按照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咬定高质量建设锦州城市副中心奋斗目标,着力补短板、锻长板、固底板,不断强优势、蓄后劲、促发展,全面助力锦州建设辽西区域中心城市,不断开创凌海振兴发展新局面。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及锦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活优”并举的工作策略,坚持“聚焦、融合、升级”的产业发展要求,坚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善作善成、团结奋斗”的工作原则,更大力度推进产业升级、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持续抓好生态建设、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全力推动凌海在新时代振兴发展中“走得更快”、高质量建设锦州城市副中心。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发展增速。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园区引领,建设更具动力的锦州城市副中心

  深度融入通道建设。推动目光向海、力量向海、要素向海,强化项目支撑,发展向海产业,不断培育壮大临港临油经济、海洋经济。聚焦精细化工产业,加速推动兵器集团北方能源基地、大有精细化工园建设,力促振华石油储备库项目尽早开工。积极引进精细化工项目,推动石化产业集聚,培育壮大石油储运交易和特色化工产业,探索建设绿色生态石化园区。聚焦水产品深加工产业,依托现有沿海养殖和深加工企业,招引海参精深加工项目入驻,推进农渔产品加工冷链仓储物流交易中心建设,建成辽凌参产业大数据平台。聚焦新能源产业,利用海参养殖池、油田作业区等资源,积极招引光伏项目,推进华电集团国家级清洁能源示范基地项目落地建设,加快实施锦州采油厂井台分布式光伏项目,不断推动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强化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保障,盘活闲置存量资产,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大有经济开发区承载能力。

  加快双凌同城发展。以“承接锦州优势外溢,盘活凌海发展空间”为目标,围绕产业集聚、产业链锻造,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把双凌同城发展区打造成锦州城市副中心的标杆工程。集中精力抓好双凌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实施新材料产业园、英冠陶瓷园项目,发展金属、陶瓷等新材料产业。全力推进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凌海校区二期工程开工建设,积极推动新兴产业、商贸物流、康养地产等重点项目早日落地。尽快完成污水处理、供水、燃气、道路等工程建设,建成中轴路穿越沈山铁路框构桥,加快实现双凌同城、互补发展。

  (二)突出产业支撑,建设更具实力的锦州城市副中心

  做大工业。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依托现有工业企业,积极培育产业链节点项目、上下游关联企业,推动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产业,优化整合汽车零部件、航空内饰件、高低压输变电设备3个细分领域5条产业链,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智能化改造,推动希尔达、光和密封、中瑞电器等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凌水电线电缆项目建成投产,规模工业产值突破12亿元,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3户。壮大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优化整合海参、小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4个细分领域4条产业链,以达莲、正惠、百通等企业为依托,引进相关产业链项目,建设农产品加工集聚区,规模工业产值突破20亿元,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3户。壮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优化整合金属新材料、电子新材料4个细分领域6条产业链,扶持新华龙钼业、衡泰钼铁实施钼系精深加工项目,推动钼产业链向下延伸;加快芯驰锂电池项目二期建设,推进英冠陶瓷金属化等扩改项目投产达效,规模工业产值突破60亿元,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3户。强化工业企业调度分析、监测预警,全力抓生产、保供应、畅流通、促销售,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进博会、辽洽会等展会,完成进出口总额10.2亿元。

  做优农业。依托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壮大稻米、海参、小菜、果蔬、饲料等特色产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强化农产品供给,新建高标准农田3.61万亩,落实保护性耕作17.3万亩,新增设施农业2000亩,粮食产量保持在10亿斤以上。实施海参良种工程,打造辽凌参品牌,不断提高“海参之乡”知名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重点推进花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淡水池塘养殖循环发展试点等7个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积极申报省级现代产业园。拉长农牧畜禽、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新增龙头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实施凌海灌区续建与现代化改造、大凌河河道护岸和险工治理、小流域治理等工程,继续争创省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升级改造八支路二级渔港。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气象监测、动物疫病防控等工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580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