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拓渠道增财源。坚持把财源建设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做大“财政蛋糕”。妥善处置并盘活存量资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挖掘税收潜力,摸清税源底数,加强征缴力度,确保应收尽收;依托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加大转移支付资金争取力度,凝聚壮财合力,提升财政实力;坚持过“紧日子”,坚决压减一般性、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精准把握中央政策资金投向,聚焦“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一老一小”等重点领域,精心谋划储备包装一批强基础、补短板、增后劲、利长远的项目,举全区之力争取政策资金支持。
(二)在抓产业促提升上持续用力,全力筑牢发展根基
全力促进商贸服务业提档升级。立足全市商贸服务业核心区地位优势,培育壮大本钢新实业等新兴商贸主体,引导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传统商贸主体创新经营模式,加速提档升级。加快推进本溪悦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电商云仓储平台和桥北街道房身村农产品电商直播平台建设,打造服务业增长新引擎。
全力提升工业运行质量。坚持把桥北经开区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主战场,深化钢地合作,全力打造钢地共建专业化特色化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工业污水处理厂、恒达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桥北滨河路翻修工程等项目建设,着力提升5G基站等新基建支撑能力,全面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切实提高园区承载力。持续开展“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将帮扶对象向规下企业延伸,完成“小升规”企业5户,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户。聚焦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深耕细研智能制造和科技创新领域相关扶持政策,争取更多的专项扶持资金支持企业发展。
全力做好“文化+”文章。以华联商厦、万达广场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教育、文化、商贸、房地产等业态融合发展;精准把握全域旅游发展方向和政策导向,推动永丰文旅商业街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取得阶段性成效;积极谋划推进老城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加速推进平山区甲楼保留建筑活化利用项目建设,存续老城区历史记忆,不断彰显平山文化魅力。
(三)在抓改革添活力上持续用力,深度厚植发展潜力
聚力攻坚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桥北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扎实做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后半篇”文章,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推动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持续做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工作。
聚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市级下放行政职权事项的承接工作,全面建成政务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常态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全力打造“12345”平台与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融合试点,有效提升“政企直通车”平台使用率。
(四)在抓整治优环境上持续用力,不断擦亮生态底色
持续抓好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0%以上,PM2.5[18]年均浓度不高于34微克/立方米,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常态化开展河流“清四乱”专项行动,全力保障行洪安全和水质达标。严查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全力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力争创建省级绿色工厂2家。
(五)在抓统筹促融合上持续用力,精雕细琢城乡品质
全力做好“改”的文章,精准提升城区功能品质。稳步推进1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城市更新等政策,采取多元化投资运营方式,积极探索平麓街片区开发模式。深入推进农贸市场、露天市场清理整顿,全力打造“平山早市”规范化试点。
全力做好“管”的文章,靶向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持续开展私搭乱建、“空中飞线”、小招贴等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加快散体住宅楼封闭管理,建立健全物业管理长效机制。强化宣传引导,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利用“大数据+网格”手段,探索实施数字城管新模式。
全力做好“建”的文章,着力改善农业农村环境。以“一村一品”为载体,扩面夯实村集体经济实力。加快美丽乡村、文化乡村建设,实施农村环卫一体化。严格落实“四个不摘”[19]“九个不变”[20]总体要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六)在办实事惠民生上持续用力,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深化集团化办学体制,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100%。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争实现“两个只增不减”[21]。深度巩固“双减”成果,高位“嫁接”优质教育资源,与本钢新实业幼教中心联合办学,开创“政企联合办园”新模式。
全面提升健康水平。持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稳步开展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工作。做实做细“一老一小”服务,重点推进桥头中心园和区实验小学附属园托育项目建设。全面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和配套措施,提升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扎实做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科学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落实落细各项优化防控措施。
全面促进稳岗就业。坚持稳就业为先,持续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9%以内。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积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实施高技能人才招引和培养行动,着力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促进高技能人才提质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