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发展要素供给能力。充分发挥“融在新区、相约周五”品牌活动的引领示范作用,广泛搭建政银企交流互动平台,大力支持商协会、行业协会发展,全面聚合“政产学研金用”等发展要素,促进科技、金融、数据等要素资源为企业多重赋能。加大人才保障服务力度,持续开展毕业生就业供需对接活动,完善人才住房补贴政策,畅通国际人才申请绿卡“绿色通道”,着力为人才就医、子女教育等提供最大便利条件,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各位委员,民营企业家始终是新区的宝贵财富,民营经济始终是新区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将用心呵护好民营经济发展,让尊商、安商、亲商、护商成为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让广大民营企业的创新源泉充分涌动、创造活力充分迸发,让民营经济成为新区持续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
(六)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在全面融入双循环中展示新区作为。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推动多层次消费市场协调互促发展,加快恢复市场活力。
推动消费恢复扩容。创新“政府消费券”发放形式,拓展消费刺激的广度深度。多措并举支持冰雪大世界、极地馆、融创乐园、波塞冬、虎林园等文旅龙头企业恢复发展,鼓励融创茂、杉杉奥莱、林达城等商圈提升供给质量,激活消费需求。支持腾讯安心平台及友朋友培训、直播、供应链电商基地建设,鼓励品牌企业开展特色直播,拓展优质产品线上营销渠道。打造枫叶小镇、恒源街、世博路等一批外摆经济、夜市经济特色街区,植入新消费业态,加快恢复消费市场活力。
增加高品质产品供给。加大新能源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扩大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清洁能源等新兴消费市场规模。开展社会化服务品质提升行动,着力提升养老、托幼、康养等改善型、保障型消费供给质量。引进“一带一路”国家商协会建设国家商品馆,外贸企业建设进口商品展示中心,开展线上直通车活动,“保税+免税”相结合,提升高品质国际商品供给水平。
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稳”字当头、“保”字优先,持续办好“新区房展会”,探索首套房贷款贴息,给予改善房购房补贴,深化“房票”改革,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打出政策“组合拳”,全面畅通新区楼市“内外循环”。优化房地产用地供应,坚持高品质建设标准,鼓励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发展,提升房产项目工程质量。用足用好“保交楼”专项资金,加强“一楼一策”复工监管,支持房企拓展融资渠道,鼓励新增合理融资和存量融资展期,确保房子按时保质交付,让房企“软着陆”、让施工单位“不委屈”、让购房人吃下“定心丸”,以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提振全社会对新区发展的坚定信心。
各位代表,过去三年,各类市场主体主动肩负社会责任,积极配合防疫政策,为保护人民群众安全健康做出了巨大牺牲。我们将全力以赴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推动市场复元活血,让新区的人气更旺、商气更盛、烟火气更浓。
(七)打造高品质现代化城市,在全面提升功能品质中展现新区形象。弘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努力打造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典范。
提升城市承载功能。计划投资20亿元,实施公路交通、水利设施等市政基础配套项目。实施江北中环线道路打通工程,畅通利民与松北干线连接。启动利民地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和利民片区新污水厂建设,增强利民区域污水处理能力。完成滨水大道下穿东四环排水工程,彻底解决积水险段问题。新增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提升供电能力50万千瓦/时。加快推动智轨、公交新增线路、延伸站点,优化交通环境。加快推进“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建设。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启动分布式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垃圾处理设施、村道硬底化、物流节点和新一代信息网络全覆盖。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维修改造工程,保证村民饮水安全。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智慧综合执法+城管”平台建设,坚持常态化“创城”标准,加强街面秩序管控,规范外摆业态和范围,加大对违规占道经营等街面乱象整治力度。铁腕整治私建滥建,严厉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统筹做好城市家具保洁、绿彩亮化、广告牌匾整治、冬季清冰雪等工作。加快推动城市智慧管网CIM系统上线应用。
优化自然生态环境。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展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回头看”,推动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环境问题彻底解决、常治长效。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田长制、林长制,严厉打击河道违建、采砂以及破坏黑土、林地、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违法行为。持续推进水、气、土治污升级行动,深化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有序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巩固优良环境质量。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完成肇兰新河险工弱段堤防改造,启动“呼兰河3号泵站”装机工程。
(八)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在全面增进民生福祉中体现新区温度。坚持“财政多一分收入,人民群众多一分保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断织密民生保障网。
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项目拉动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公共服务促进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稳定就业和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等部署要求,精准对接招工就业“共享用工”平台,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就业,精准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人员就业,新开发就业岗位8000个,新增就业见习基地5家。全面落实低保和低收入群体救助政策,切实加强对困境儿童、老人等群体关爱帮扶。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新建、改扩建学校7所,加快推动师大附中新区学校等3所学校启动招生。开展第二轮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探索省市区共建K12教育集团新模式,推动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及新区利民综合医院等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新区图书馆、文化馆、健身驿站、门球场等文体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提升公共文化供给水平。加快养老设施建设,不断拓展养老照护中心和助老餐厅服务覆盖范围,持续推进适老化设施建设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