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城乡发展空间。以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为重要契机,牢牢抓住振兴发展重大机遇,统筹治理与发展,谋划拓展新的城乡发展空间。加大“三争取”力度,及时跟进争取国家和省、市扶持政策,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进避险搬迁安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接续替代产业培育4大类工程10个重点项目。
(四)推进乡村振兴,激发农村新活力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15万亩,产量2万吨以上。提高设施农业占比,扩大河西棚菜生产基地、六台村蔬菜大棚、南街设施农业小区建设规模。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突出抓好旺兴万头生猪养殖、福鑫三产融合等项目,新发展肉牛养殖大户20户、肉羊养殖大户30户,力争肉牛、肉羊饲养量突破1万头、2万只。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美丽宜居村建设为辐射,持续开展“千村美丽、万村整洁”行动,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百日攻坚战成果,在河西镇邢家屯村建设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并逐步在全区范围内推广。持续巩固农村户厕问题排查整改“回头看”工作成果,确保运维管护全覆盖。
激发农村内生动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好河西棚室生产、乌龙坝镇光伏等衔接项目,确保建档立卡户年人均分红不低于1000元。充分发挥就业平台优势,提供就业岗位不低于125个、农村公益岗位不低于71个。充分利用金融扶贫政策,鼓励发展“五小”产业,增加贫困户收入。
(五)改善城乡面貌,创造宜居新环境
高起点推进城乡建设。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实施总投资9000万元的城市排水老旧管网改造工程、总投资3800万元的供热管网改造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的排水管网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交通路网,确保阜钛线工程竣工通车,完成农村公路4.2公里维修改造和7.3公里新改建。
高质量提升治理水平。持续开展国家文明城市、省文明城区创建,全面推进城乡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整治,城区街路清扫率达到90%以上。持续开展“十乱”和违章建筑专项整治,严禁出槽经营、占道经营、扩音设备扰民现象,规范露天市场经营。加大三轮车、共享单车监管力度,规范非机动车行驶、停放秩序。
高标准优化生态环境。坚决扛牢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整改政治责任,不断巩固提升整改成效。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多污染源协同控制,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在90%以上。严守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保持稳定达标排放。持续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和环境风险管控,强化固体危废安全监管,全面提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水平。
(六)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新成果
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新增城镇就业600人,广泛开展就业援助、就业培训等活动,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红线以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做好困难群众、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工作,兜住民生底线。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巩固“双减”工作成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健康清河门建设,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推进疾控体系基础能力建设,完善疫情防控救治体系,确保全体人民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健康获得感持续增强。深入实施文体惠民工程,推动文化体育事业高水平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促进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全面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加快完成源头管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充分发挥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作用,推行“117”工作机制,实现矛盾就地解决。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回头看”,强化消防、危化品、建筑工程、城市燃气、食品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深入推进“八五”普法教育,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七)聚焦履职尽责,展现政府新气象
强化党的领导。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决策部署第一时间执行、不折不扣推进、高质高效落实。
狠抓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接受法律监督、监察监督和人民监督。
加强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领域的监管,发挥审计和统计的监督职能作用,进一步构建严肃、协同、高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营造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厚植为民情怀。坚持把财力向民生倾斜,把政策向民生聚焦,把服务向民生覆盖。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及时回应民生关切,深入实施重点民生工程,坚决兑现对群众的承诺。在兜牢“三保”底线的基础上,行政办公经费要坚决压缩,真正让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过好日子。
深化依法行政。主动接受人大、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全力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持续规范政府工作流程,强化政务信息公开和行政执法监督,深入推进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确保重要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重点工程建设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