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践行“双碳”战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产业,探索建设“先锋零碳小区”。进一步降低能耗,加快推进利源精制废气处理和大唐电厂技改项目。进一步降低碳排放,计划投入2340万元,实施龙山区农村清洁取暖改造项目。进一步发展绿电,支持国能生物发电和远景风电清洁能源项目。
(六)围绕共建共享战略,突出增进福祉,在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上求突破
聚焦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牢记使命、持之以恒,始终抓好社会民生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筑牢疫情安全防线。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决落实“一精准三确保”[17]要求,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抓好重点场所防控,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力度。强化指挥体系、技术措施、物资储备和人员保障,提升应对突发疫情处置能力。持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进一步构筑免疫屏障。
夯实民生基础事业。加大财政支出,完善“四大体系”。完善基本保障体系,统筹做好城乡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加强医保基金管理和使用,用好守牢百姓“救命钱”。完善均衡教育体系,增加教育资源供给,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计划投入8000万元,实施多寿路小学南校区项目。完善医疗健康体系,深入实施健康龙山行动,推动区中医院投入使用,加快寿山镇和工农乡卫生院项目建设,倡导0到3岁婴儿照护托育,建设1所示范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养老服务驿站配套建设。2022年,我们将继续实施环卫设施更新等年度十项惠民实事工程。
提升公共服务保障。为下岗失业人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企业职工提供免费就业创业和职业技能培训。持续落实“双减”政策。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配齐专业学科教师,完善交流机制,提升职业操守,促进专业发展。继续打造区域内“1+2+7”医共体,妥善解决群众就医难、看病难等问题。广泛开展儿童护眼工程,规范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做好个性化健康教育和指导。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进街道(乡、镇)文化站建设,谋划举办“龙山区首届冰雪旅游节”等文体活动。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妇女、慈善、红十字、共青团等工作。
织密社会善治格局。突出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三年整治专项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做好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服务保障,全面落实人民调解“以案定补”制度,完成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三级平台建设。落实多元化解机制,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及时、高效、源头化解。加强政府性债务、防范非法集资、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风险研判,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扫黑除恶常态化,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各位代表!打铁还需自身硬。时代大考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2022年,我们将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旗帜鲜明讲政治,脚踏实地办实事,努力建设忠诚、法治、实干、廉洁的人民政府,更好为龙山人民服务。
恪守忠诚之心。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想之旗、精神之魂,对党中央、省市决策部署闻令而动,对区委工作要求坚决落实,严格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筑牢法治之基。推动法治龙山建设,不断提升政府工作法治化水平。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规定,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持续推进政务公开,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落实审计监督职责,让政府在阳光下高效运行。
勇担实干之责。深入推进“五化”[18]工作法,把严深细实的主基调贯穿到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的全过程、各环节。坚持求真务实、勇于担当、善于担当,强力推动政府各项工作走在前、创一流。
绷紧廉洁之弦。坚持不懈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集中财力办大事,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全区人民“好日子”。
各位代表!雄关漫道,自当勇往直前;重任在肩,更须策马扬鞭。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同心同德、锐意进取、顽强拼搏,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山而努力奋斗!
附件1:《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词、句的说明
附件2:2022年度十项惠民实事工程
附件1
《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词、句的说明
[1]两确保一率先:即确保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在东北地区领先,率先实现“十四五”时期吉林振兴新突破。
[2]双千亿:即到202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00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000亿。
[3]做地计划:即国家或者当地政府对各类土地进行有计划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采取的宏观行政调节措施。包括生产用地计划、建设用地计划等。
[4]千村示范:即我省提出的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用5年时间创建5000个左右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示范村,推动乡村整体面貌、农民生活品质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