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吉林省)桦甸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1月26日)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桦甸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完成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任务,为推动新一轮振兴发展、高起点开启新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加强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一心、砥砺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市老干部、老同志,向中省直单位、驻桦部队官兵和消防森防指战员,向在桦投资兴业的企业家,向始终关心支持桦甸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国际疫情持续蔓延,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常态化防控任务仍然艰巨繁重;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新旧动能转换不快,支撑性项目和重点税源型企业偏少;创新能力不强,营商环境仍需优化,制约发展的资金、土地、人才等瓶颈问题依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民生保障距离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少数干部进取意识不足、担当精神不够、服务能力不强,行政效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加倍努力,切实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和2022年工作安排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桦甸起步期,也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刚刚闭幕的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在综合研判外部形势的基础上,科学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我们将按照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和“十四五”规划部署,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和吉林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落实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吉林市“四六四五”发展战略部署,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立足资源转化、绿色转型,聚焦“四个定位”,加快建设“1321”现代产业体系,紧扣“五双提升”目标推进“六新突破”任务,在新征程中奋力推动桦甸高质量发展。

  按照“五双提升”的目标要求,未来五年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19.8:38.7:41.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地方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生态强市2025年目标高质量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走在省和地区前列。

  围绕上述目标,将突出“五个聚焦”,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新时代桦甸振兴发展之路。

  聚焦“双提高”,努力打造县域领先、动能强劲的实力之城。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城市发展定位,加快建设“1321”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打造旅游、食品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产品终端化,在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上实现新突破。食品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旅游产业对GDP贡献率达到15%以上。区域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取得实质性进展,能耗总量和强度实现“双控”目标,为碳达峰奠定基础。经济总量实现倍增,力争县域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前10名。

  聚焦“双提速”,努力打造开放包容、要素齐聚的活力之城。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优化行动,营商环境评价保持全省领先。加快国企国资改革和转型发展,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大力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效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人才强市战略,落实民营企业人才培树行动五年计划,推动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激励、科技金融、知识产权和创业孵化等制度,力争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50个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增加15户和10户以上,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显著增强。

  聚焦“双提质”,努力打造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生态之城。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生态文明巩固提升持久战,持续整治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7%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到Ⅲ类以上,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7.97%以上。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要素吸纳能力,“一核三带四区四节点”县域发展空间新格局基本形成。

  聚焦“双提档”,努力打造文明共建、成果共享的幸福之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心竭力解民忧、纾民困、惠民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进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共同富裕。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保持财政支出90%以上用于民生事业,稳步提升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各类教育、基本医疗、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为人民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大力实施城市品牌创建工程,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引领,统筹推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双拥模范城市工作,提升县域发展软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自豪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287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