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吉林省)蛟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1月26日)

  ——2021年11月26日在蛟河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市长 王威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及2021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面对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等历史重任,面临经济下行、新冠疫情等多重影响,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抗压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质效双增,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五年的撸袖实干,发展根基越发坚实,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坚持全员抓招商、合力建项目,石材高峰论坛等经贸活动高效举办,特医食品等69个超3000万元项目签约落地,大口径管件等78个超5000万元项目压茬开工,天益高端石材等44个超5000万元项目建成投产,特别是中国北部(蛟河)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引进建设,中吉高端石材、鸿源绿洲石粉深加工等产业链项目陆续见效,天岗石材已成为全省环保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亮点。坚持做精一产、壮大二产、繁荣三产,国家级黑木耳、省级烟叶特优区顺利创建,“黄松甸灵芝”等3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获批,特色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5%;开普科立辉等16户企业实施技改,松江管道等5户企业跻身吉林市百强;市长公益直播带货等活动拉动农产品上行成效显著,外贸进出口国家数量、商品种类实现翻番;北国之村等5个文旅项目投入运营,金兰湾国家级美术写生基地正式挂牌,富江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五年来,我市先后荣获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农产品电商百强县等8个国家级殊荣,县域经济争先晋位优胜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优秀县市等6个省级荣誉,高质量发展大幕正徐徐拉开。

  ——五年的精建细管,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国土空间规划科学编制,占补平衡指标创新交易,经济效益与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双丰收。城乡建设步伐加快,43个老旧小区614栋楼完成改造,八家子等8片4657户居民实施棚改,3.82万户“无籍房”妥善解决;民主路等51条道路改建提标,城建工程“回头看”常态化开展,4775平方米人行道、6047平方米道路坑槽得到及时修补;使用自有设备疏浚河道38公里,三河两岸休闲景观带初具雏形;新站镇等8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基础设施整体提升,新农街巴虎村等86个美丽乡村成功创建;243处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成投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4%;新改建农村公路501.9公里、危桥124座,127个行政村13.5万人出行更加便捷通畅。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毁林建房、偷排乱倒等一批环保顽疾有效整治,PM2.5浓度下降18%,域内主要河流水体水质达到III类以上,城市机械化清扫率、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区及天岗等4个乡镇生活污水达标排放率均达100%。

  ——五年的倾力投入,民生保障更加殷实,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坚持发展为了人民,财政总支出的87.8%用于改善民生。2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4138户8014人全面脱贫,决胜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一中综合楼等329个新建及改造项目竣工使用,任课教师专业对口率提升16.2%,高考重本上线人数是2016年的1.9倍。中医院新楼等7个医疗项目投入使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儿科等2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成功创建,疫情防控形势平稳可控。10处城市体育公园建成开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市覆盖,我市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双拥模范城蝉联七连冠。融媒体中心晋升全国县级最具影响力十强。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扎实开展,平安蛟河建设持续深化,信访攻坚行动成效显著。城乡居民、城镇职工月人均养老保险待遇年均分别增长7.1%、5.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6年的1.33倍、1.38倍。

  ——五年的革故鼎新,各项改革蹄疾步稳,行政效能显著提高。机构改革稳步实施,26个政府部门、17个乡镇街职能和内设机构调整到位,市场监管等四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组建成立。“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分别压减40%、38%,政务服务时限平均压缩50%以上,网上可办率达到93%,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小时,城市信用指数全国最高排名第12位,营商环境全省最高排名第4位。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不断深化,盘活财政存量资金12亿元,争取债券资金17.7亿元,政府债务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始终处于安全区间。公车、国有林场等改革顺利完成,医药卫生体制、厂办大集体等改革平稳有序。府院联动机制有效运行,“七五”普法成效显著,我市荣获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进单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活动成果丰硕,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2021年,我们坚持以“两确保一率先”统揽全局,21个重点工作专班组建成立,经济指标等调度机制建立运行,经济社会发展在承压中平稳向好。预计到年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1.9亿元,同比增长4.2%;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4.2亿元,同比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8.9亿元,同比增长1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7194元、17339元,同比分别增长6.5%、7%。

  ——重大项目在高位推动中实现突破。十大产业链招商组精准发力,中矿棋盘、高时集团等企业来蛟考察,350万吨工业砂等17个项目签约落地。项目建设“四个一”包保等机制高效落实,土地、能评等制约因素有效破解,新安屯铜钼矿等33个超5000万元项目开工建设,中石矿山综合开发等10个超5000万元项目建成投产;特别是总投资70亿元的蛟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经过优化设计,获得国家林草局林业用地许可,标志着十五年磨一剑、承载三届党政班子心血和蛟河人民期盼的“抽蓄梦”变为现实,我市工业史上单体投资规模最大、支撑拉动作用最强的“一号工程”绝处逢生、正式落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287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