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扩大开放。建设开放平台,加快开发区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民生工程建设,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围绕一汽、长客、吉化等重点企业,大力发展延链、补链产业项目,打造长吉结合片区的空间之核、产业之核、创新之核。畅通开放通道,深化与珲春“窗口、腹地”联动合作,实现进出口货物在二道接驳。拓展开放空间,建设飞地经济产业园,建立合作收益共享、成本共担的体制机制,引进产业转移优质项目落位。
(三)围绕构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生态体系,奋力塑造绿水青山新优势
实施生态强区战略,坚持生态保护、生态经济、生态安全一体推进,争创长春双碳示范城建设试点城区,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青山常在”的美丽二道。深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土壤“清单化”管理,完成非煤矿山治理修复,确保受污染耕地和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
——建设“绿水长流”的美丽二道。深入落实河湖长制,运用遥感卫星等现代化技术实时监控辖区水域,推动建成区雨污分流全覆盖,加快小型村屯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完成英俊镇22千米水系治理,确保地表水质量稳定达标。
——建设“空气常新”的美丽二道。强化控煤、控气、控尘、控车、控烧“五控”举措,大力开展工业炉窑、燃煤锅炉深度整治,提高重污染天气应对处置能力,确保年度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以上。
——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二道。加快水泥、建材等重点行业低碳化改造,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循环新兴产业,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绿色建筑,引导居民绿色消费、绿色出行,打造1个绿色园区、5个绿色工厂、10个绿色车间。
(四)围绕构建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乡体系,奋力展现都市城区新魅力
将“大师手笔、工匠精神、绣花功夫”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力争实现全域城市化。
——高起点规划设计核心板块。着眼重点地块开发和重点项目建设,坚持征地拆迁、基础设施、主体功能先行,实现供地730公顷。突出外有颜值、内有品质,全力把核心板块打造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城市建设开发的新亮点、城市网络结构的关键点。
——高速度建设东城交通枢纽门户。加快89条主次干道建设,打通阜丰路等10条断头路、英俊大街北延长线等4条对外通道,新增道路里程70公里、综合管线200公里以上,建成畅通全域、连通全市的立体交通网络。
——高标准打造老城改造样板。全面完成三环内棚户区和119个老旧小区改造。深入挖掘整合主城区工业文化、滨水文化、夜经济文化等优质资源,构建长拖文创街区、吉柴历史街区、滨河邻水商业繁华街区、劳动公园特色街区“四区联动”格局,为老城蝶变升级提供“二道方案”。
——高水平实施智慧精细管理。做强数字城管平台,实现城市管理智慧化升级。建立“四级”环境长制度,实施“平米化”管理,打造一街多景、功能完备的“5路10园”,建成7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和2个美丽宜居示范村。
(五)围绕构建幸福共享的现代化民生体系,奋力创造安居乐业新生活
着眼共同富裕新要求、新变化、新期待,确保每年财力的80%以上用于民生改善,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提供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引导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
——提供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多层次救助体系,实现困难群体应救尽救、社会保险应保尽保。建成智慧健康养老示范项目,打造国内领先、省内顶尖的全产业链健康养老服务体。
——提供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深化“212+”义务教育均衡工程,新建中小学校9所、提供优质学位1万个,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东部、北部延伸。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学校,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多元职业教育发展格局。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控应急、中医药服务、妇女儿童卫生保障四个体系建设,实现医疗资源扩容、区域均衡布局。建成“文、图”两馆,打响工业历史文化、相声文化、婚庆文化品牌,把长拖工业遗址打造成彰显长春城市魅力的文化新名片。
(六)围绕构建科学高效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奋力开启共治共享新局面
大力提升市域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把二道建成全省治理水平最优、法治环境最好、群众安全感最强的城区。
——实现社会治理数字化。完成全市首家城市智能体城区分中心建设,整合天网、城管等平台资源,开发建设集民生服务、综合治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市域社会治理数字化平台”,推动治理资源高效整合、治理方式重大变革、治理能力整体跃升。
——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坚持依法治区、依法行政共同推进,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打造政府信息公开标准化示范区。突出依法解决矛盾纠纷,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式联调”作用,建设区级社会治理中心,确保两年内省、市交办的涉法涉诉案件全部化解,力争五年内存量信访隐患全面消除。
——实现社会治理长效化。促进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三社”“三长”联动作用,引导广大居民共治共享,确保幸福社区覆盖率达到80%。构建“135”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有效遏制事故发生。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