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一届政府的总体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五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区六次党代会绘就了二道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吹响了二道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嘹亮号角。我们要牢牢把握省、市、区委赋予二道区的战略定位,奋力在加快现代化建设中体现新担当、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
今后五年,全区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践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按照区委“一三六”发展思路,突出“一个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二道;确立“三主战略”,争当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主导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主力军、长吉一体化“东协同”主战场;加快构建经济、开放、生态、城乡、民生、治理“六个现代化体系”,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基础。
今后五年,全区发展总的目标是: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6.5%,力争实现“四个突破”:本级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6.5%、总量突破45亿元,规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年总量突破百亿元,实际利用内资年均增长15%、总量突破5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总量突破600亿元,努力把二道建设成为常住人口超60万、经济总量迈向300亿的现代化城区。
今后五年,要完成六大任务:
(一)围绕构建繁荣兴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奋力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深度融入长春“六城联动”建设,围绕“一轴引领、两带一廊、三核八点”总体布局,突出空间拓展、产业链延伸双向发力,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拉开未来发展大框架。坚持组团式布局存量空间,以“五个百亿级”等项目为统揽,推进重点地块开发、棚户区改造和老工企退城进园,聚合土地资源810万平方米,建成楼宇空间100万平方米,集中承接长春科技创新城、新型消费城、文化创意城等建设任务,加快形成滨水高端商业、长拖文旅融合、长青多元创新、长江宜居生态、东部休闲观光组团式发展新局面。
坚持系统性用好新增空间,依托雾开河“一水两岸”生态美景,发挥地铁2号线延长线优势,高效释放东部区域约3平方公里优质空间,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商业配套、公共服务配套向东延伸,加快建成低碳环保、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雾开新城”,全面提升区域发展动力活力。
——拉开产业升级大序幕。突出项目“挑大梁”,全力引进项目100个以上、开工项目140个以上、新增入库项目80个以上、竣工达产项目50个以上,加快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新型工业为支撑、都市休闲农业为补充的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服务业以长春东城“会客厅”建设为引领,突出新兴消费、物流枢纽、现代金融、文创示范四个主攻方向,全力打造东城休闲娱乐引领圈、泛八里堡区域商业示范圈、特色总部经济集聚圈“三大消费圈”;构建大宗仓储、生产资料、城市配送、电商快递“四大物流体系”;形成银行、保险、证券“三大金融支柱”;确立演艺文化悦游、工业遗产文旅“两大文创主线”,推动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26亿元、年均增长6.5%,社消零总额年均增长6%以上,金融业税收贡献率达到25%。
新型工业以动能转换“隆起带”建设为引领,突出先进制造、新材料、新技术三大集群“加智、加量、加芯”,全力扩大总量、补足短板、拉长链条,重点建设先进制造、智能装备、新材料三大园区,差异化发展冰雪装备、石墨烯、集成电路、生物疫苗等产业,全面构建具有二道特色、在省内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休闲农业以都市康养“打卡地”建设为引领,突出乡村振兴、产城融合,全力建设田园欢乐、乡村风情、松林静养、矿坑创意“四个板块”,培育休闲体验、健康养老等精品业态,打造农、旅、文、养融合发展新高地。
(二)围绕构建多元平衡的现代化开放体系,奋力激活创新跨越新动能
全面释放改革红利、创新活力和开放动力,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
——多领域深化改革。锁定迈进全国营商环境第一方阵目标,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证照分离”全覆盖、许可事项100%纳入“一枚章”审批,市场主体年净增长达到12%以上;突出龙头企业引领、骨干企业成长、“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推动民营企业突破5万户。深化国企改革,构建新型国有企业管理体系,确保国有资产持续保值增值,融资规模超过30亿元。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执法与管理相分离的服务外包模式,提高城市管理市场化水平。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实现农村富裕、农民幸福。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与大型医疗机构深度合作,提升诊疗服务质量。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大学区管理体制机制,探索“新型公办幼儿园”开办模式,打造教育强区。
——多层次推动创新。聚焦长春科技创新城建设,持续浓厚区域创新氛围。全力搭建创新平台,新增创业孵化器、科技服务等各类载体15个以上。倍增科技企业,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的科技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户。集聚科技人才,建立校企“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人才共培体系,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基地,建设500套人才公寓,引进培育高精尖、专业技术等各类人才4200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