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期盼,政府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一是县域经济实力不强,新经济培育、产业结构调整还需加快步伐;二是对外开放发展滞后,缺少牵引性、战略性龙头项目,招商引资还要持续加力。三是“六保”“六稳”等财政支出压力不断增大,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四是体制机制改革还需不断深化,制约发展的扼喉瓶颈仍亟待破解;五是城乡区域发展仍不均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仍有差距;六是营商环境仍需优化,政府服务能力水平还需提高,个别干部仍然缺乏主动担当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对此,我们将正视问题、迎接挑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破解,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二、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乘势而上奋斗“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的重要五年。立足沈阳市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沈阳市委、市政府对新民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跻身全国百强县。这将为新民进一步释放发展优势和潜力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要把握主动、抢抓机遇,用足优势、补齐短板,在落实新要求中实现新作为,在沈阳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找准位置、做出贡献,在全面推动新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取得新成就。
未来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沈阳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新民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改革开放,科学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稳定,谱写新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通过五年努力,高质量发展体系全面建立,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构建“一核两带两区”[2]空间发展格局和“两区五基地”[3]产业发展格局,产业结构实现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更加活跃,关键领域改革实现重点突破。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瞄定百强县目标,努力走出一条彰显新民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未来五年,在对标对表百强县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聚焦经济社会全面提速发展,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沈阳市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倍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发展新格局,积极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坚持规划引领,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立足区域协调,通过空间、产业、交通和重大基础设施融合,全面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依托地缘优势,打造沈阳辐射辽西北和蒙东地区的门户,建设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促进招商引资项目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与沈阳市主城区协同互助,积极承载中心城区优质资源、产业和城市功能的转移,全力助推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二)完善产业链条,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坚定实施工业强市主导战略,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传统工业转型升级,优化完善产业链条。做好建链、补链,围绕沈阳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打造以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为主要产业的制造业基地。做好延链、强链,依托现有工业基础,围绕域内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积极引入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财税贡献率高的优质项目,打造造纸包印、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农产品精深加工“三大百亿集群”。
(三)做优现代农业,着力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妥实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流程,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统筹推进县乡财政、集体林权等各领域改革,不断激发农村活力和潜力。培育壮大都市休闲农业,发展乡村民宿、认养基地、农业生态园等新业态。启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计划”,推动农业互联网、物联网建设和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开展智能种植园、智能养殖场等试点示范工程。按照“1+1+N”[4]数字乡村架构体系,以数字化赋能高质量乡村振兴。
(四)破除机制壁垒,持续释放创新发展新活力。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巩固审批事项进厅、进分中心改革成果。全力推进政府服务“一网通办”、政府部门“一网协同”、城乡治理“一网通管”、群众生活“一网通城”,加快推进“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持续推动“万人进万企”活动。深化“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营管理机制,着力将开发区打造成为全市营商环境示范区、对外开放先导区、项目建设聚集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健全科技型企业培育体系,鼓励“专精特新”型企业发展壮大,引导企业开展重大科技攻关。
(五)优先绿色发展,绘就生态文明建设新蓝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构建新民“一屏两带三湖四水”[5]生态空间格局,全力抓好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提升,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污染防治等方面制度,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和净土保卫战。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严控“两高”项目,大力推进光伏、风能发电、煤改气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积极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居住、绿色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