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8日在克山县
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长赵迪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面对经济下行和疫情反复的双重压力,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决策部署,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团结依靠全县人民,聚焦“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踔厉奋发、拼搏进取、守正创新,坚定不移促增长、上下同心抗疫情、全力以赴保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趋好。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2.94亿元,同比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87亿元,同比增长1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1亿元,总量位居全市前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27373元、18492元,同比分别增长6.5%和7%。
我们锲而不舍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振兴步伐加快。统筹发展“四个农业”,奋力争当全市现代农业排头兵。粮食总产16.3亿斤,实现“十五连丰”。“稳粮扩豆”超额完成,持续推进大垄规模经营,较上年扩种大豆52万亩,大豆、玉米亩均分别增产50斤和150斤,被确定为全国大豆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和全省大豆大垄密植示范县。黑土保护深入推进。深入实施“田长制”,建设高标准农田8万亩,治理侵蚀沟277条,落实轮作休耕47.8万亩,实施科技包保20.4万亩,亩均增产21.6%,新增绿色食品标识3个。农业基础不断筑牢。新增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28个,培育市级庭院经济示范村10个,更新大型农机具430台套,农业组织化、科技化、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健全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投入5000万元新建优质产业项目3个,脱贫户产业四重覆盖率达32%,带动脱贫户增收16%左右。
我们集中力量构筑产业体系,动能培育取得成效。全方位梳理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全年招引产业项目18个,投资额6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127%,实际利用内资25亿元、外资45万美元,均位居全市前列。主导产业深入推进,云鹰马铃薯项目进度加快,2条生产线投入生产;华源大豆项目二期加快推进,2栋车间主体完工,综合蛋白生产线进场安装。优势产业扩容升级,华源种羊项目完成选址和胚胎引育,引进母羊279只、胚胎150枚;蒙羊羊规模养殖项目建设投产,湖羊存栏1000只。新兴产业发展迅猛,网络货运产业园项目入驻企业9户,成为全省首家实现业务链条闭环的网络货运产业园。新疆特变电工50兆瓦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国电投垃圾发电项目加快建设。配套产业蓄势起步,润力塑业建成投产,包装印刷产业园B1区交付使用,B2、C区开工建设,填补省内包装产业集群空白。
我们乘势而上拓展新兴业态,增长潜力有效释放。围绕做强第三产业,积极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开展促消费系列活动,发放消费券210万元,限上社零额完成1.85亿元,同比增长41.3%。新经济产业园建成使用,“克山印象”新入驻企业35家,新增电商企业2户,全县电商产业交易额实现2.2亿元。百正物流园投入运营,15户企业完成入驻。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扎实推进,成为全省第一批示范县,建成乡村物流网点122个,实现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全覆盖。
我们驰而不息推动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持续激发。将改革创新作为驱动振兴发展的不竭动力。国资国企改革纵深推进,4家国企实现跨领域重组,国资清查全面完成,国资国企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改革取得突破,整合城乡客运资源引进战略合作者,加快打造城乡“客货邮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数字克山改革顺利实施,建成全市首个二级应急指挥中心,整合升级10个平台系统构建“多网合一、一网统管”的协同运行体系,争创全省数字化样板示范县。
我们扎实有序推进基础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坚持民生优先、加大民生投入,集中精力解决群众的难事、烦事。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投入3.29亿元改善基础设施,改造老旧小区43个、54栋楼,3个小区配建口袋公园。敷设二次供水管网51公里。新增燃气中压网覆盖小区43个、通气880户。升级改造人行道1.9万平方米,硬化巷道65条、2.37万平方米。步行街升级建成精品夜市,带动就业178户,成为全县首个“网红打卡地”,县内人气更旺了、“烟火气”更足了。开展城乡环境治理提升行动,拆除违建5000平方米,城内重要节点美化绿化,一批排水管网堵塞、占道经营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群众生活更加顺心舒心。美丽乡村持续升级。PPP模式改造公路46.4公里,修建通村公路11公里、危桥2座,健全三级“路长制”,养护道路1882公里。启动“百屯千街万户”三年行动,升级改造重点村40个。改造危房157户、灭迹垃圾房279座、新建柴草仓5176个,升级农村供水工程29处,巩固提升2.9万人饮水安全。健全农村环卫一体化运维体系,村容村貌整洁有序。
我们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民之所盼逐步实现。始终把保障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定10件、自定93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有限财力向民生倾斜,民生支出同比增长6.6%。新增城镇就业3858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发放低保、特困供养等各项救助补贴资金1.24亿元,惠及群众3.8万人。4所学校改扩建项目主体完工,招录教师69名,教育“双减”深入推进,教育教学环境明显改善。新人民医院主体完工,中西医结合医院并入人民医院,100个村卫生所投入使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民公园、数字图书馆建成对外开放,新建村级文化广场28个,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主题音乐会、“凝心聚力”等大型文体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一批“出行难、办证难、回迁难”等历史遗留难题取得突破,供热安全有效保障,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