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专栏8:特殊教育提升工程

  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全面实行残疾儿童少年“十五年”免费教育政策。普及学前特殊教育,鼓励普通公办幼儿园创造条件吸收残障幼儿入园;鼓励儿童福利机构和康复机构开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全纳教育”,完善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制度。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段教育为残疾学生就业和继续学习创造条件。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强化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注重特殊教育专业训练,提高培养质量,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办学品质。

  四、全力聚焦发展需求,锻造教育教学新典范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2.突出德育实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围绕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工程,着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培育良好心理素质和人格担当,提升国家安全意识和军事素养。加强德育常规活动管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我们的节日”系列教育活动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落实“万名书记进党校”工作,实施“双培养”工程,推动党建与教学深度融合。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爱学生、素质高、专业精的班主任队伍。实施德育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德育先进示范学校。加强德育内涵、德育载体和德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作用,构建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合、课内外全面贯通,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联动的“大德育”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3.提升智育水平。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有效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学习能力。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按照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开展教学,着力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提高学生学业的增值水平和群体均衡度。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加强质疑批判、分析论证、综合生成、反思评估等高阶思维的运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4.强化体育锻炼。开齐开足体育课,科学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加强科学锻炼指导和体育安全管理,扎实开展校园大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3项运动技能。全力推进全国校园足球、校园篮球、校园排球特色学校的申报,努力搭建“五横”“四纵”体系和“两层三纵”体育项目竞赛体系,进一步推进足球、篮球“满天星”训练营和足球改革试验区工作。深入实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程,努力实现全区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十四五”期间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国家体质健康优良率在2022年提升至50%,2025年提升至55%。

  15.增强美育熏陶。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严格落实学校美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培养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拥有美好、善良心灵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注重激发义务教育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丰富艺术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加强高中阶段学生审美体验,开设多样化艺术课程,增加艺术课程的可选择性;强化职业教育艺术实践,开设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拓展性艺术课程。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美育质量监测和督导制度。

  16.加强劳动教育。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严格执行国家劳动课程方案,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区域特色、学段特点和生活实际,构建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相融合、家庭和社会相衔接的综合劳动、实践育人机制。抓实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等关键环节,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确保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建设一批劳动教育试验区和实践基地。

  专栏9:素质教育提升工程

  建设地方德育课程体系:加大地方和学校德育课程开发,将繁昌红色文化、耕读文化、民俗文化、繁昌民歌、制瓷文化等开发成拓展性课程,形成实际、实效、实用的体现时代主旋律和地方特色、校本特色的地方德育课程体系。

  建设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建设一批颇具特色的素质教育基地。每年分批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到素质教育基地学军、学工、学农以及科技科普活动,培养团队精神、吃苦精神,锻炼意志品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联合宣传部、团区委等部门,出台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南,建立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打造一批适宜的研学教育实践基地。

  “艺动城乡”美育系列活动:以学生艺术社团为载体,开展“戏动城乡”“乐动城乡”“舞动城乡”等“艺动城乡”系列活动,组织城区优秀中小学生艺术团与农村艺术薄弱学校结对开展美育课程教学,带动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普及与提高。到2025年,全区共有100余个学校艺术社团参与,约1200名农村学生受益。

  (二)系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7.优化教学组织形式。规范和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因校制宜、加大对班级编排、学生管理、教师调配、教学设施配置等方面的统筹力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规范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实现服务内容与学生需求及学校特色有机结合。推进基于移动终端学习、教育机器人应用、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评价、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实践,实现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诸要素结构性变革,打造高效的“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不断改善师生关系,优化班主任及学科教师职能,引导教师加强对学生心理、学习、生活和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突出公平民主,强化理解尊重,促进教学相长。指导学生互助共进,通过组建学习小组、兴趣小组、学生社团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学习共同体,建立学有困难学生学习帮扶制度,为学有余力学生拓展学习空间。

  18.加快教育课程改革。坚持并落实选择性教育思想,增强校长课程领导力,努力把更多的课程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校长。全面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做好“选点突破”,稳步推进,严防学业质量滑坡。制定新高考改革应对方案,做实普高课程改革,课改与考改双轮驱动,有序推进选课走班。整体推进中小学体育和美育改革,实施体育和健康教育“五项工程”,提高学生健康和审美水平。做好职高课程改革,深化工学结合、产教融通,对接国家政策导向和地方经济发展。加强学校家长课程的建设实施力度,让家长深度参与学校教育管理与课程改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45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