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位多样发展高中教育
5.巩固普通高中办学基础。优化普通高中布局,适度控制普通高中办学规模,进一步推进繁昌一中、二中两所示范高中高质量发展,促进皖江中学和恒杰双语学校规范发展,分类指导,走特色发展之路,形成繁昌普通高中教育“高峰”与“高原”并存,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千家万户。实施普通高中改造提升计划,加强高中学校标准化建设,提档升级,配足配齐专用教室、教学仪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等设施设备,夯实办学基础条件水平,为争一流、创名校、打品牌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着力解决高中大班额问题,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25年全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9%以上。
6.推进多样发展。坚持以“质量+特色”的办学导向,落实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指导意见,落实普通高中“五育”并举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以校本课程建设为抓手,促进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积极支持高中学校立足传统优势,建立特色化课程体系,探索创办体育、艺术、科技、外语等不同特色的课程。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关注特殊天赋学生的培养,尊重特色差异,发展学生特长。鼓励学校和教师进行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在普通高中,增加职业技能课程,推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资源共享,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专栏5: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化发展提升工程
繁昌一中质量提升计划: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工程、智慧学校示范校建设提升工程和校园文化环境等内涵建设提升工程,开展特色学科建设、特色文化培育、特色模式办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等特色项目创建,实现内涵发展,争创全省一流高中。
繁昌二中特色发展计划:支持繁昌二中合作办学,支持发挥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培养优势,培育特色项目,做强做优自身品牌,推动高中学校在办学条件、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教学管理、学校文化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建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全省一流品牌学校。
(四)提质发展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7.拓优职教空间。按照“优质发展、特色发展、品牌发展、高水平发展”的要求,加大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形成以优质公办学校为主体、民办学校为补充,涵盖中职学校、学历教育和培训教育,到2025年,政府统筹管理与社会多元参与的办学格局基本形成。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通过省中职办学水平评估。推进芜湖机械工程学校整合教育资源、优化专业布局、提升办学条件,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与合作等方式办学,支持规范、有条件的民办职业学校特色化发展,形成中职学校集群。加强中职与高职及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升值空间”。加快推进繁昌区职业学校集群建设,积极引进高职院校,筹建芜湖春谷智能职业技术学院和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弥补繁昌区高职教育短板,更好服务于繁昌经济社会发展。
8.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围绕繁昌支柱产业,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挖校企合作契合点,加大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力度,深入开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开展校企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引导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实施招生、共同组织考核评价、共同推进学生就业创业。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校企合作搭建服务平台,积极引导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产学研联合体,推动“校企合作共同体”建设。到2025年,产教深度融合与校企深度合作的办学模式更加完善,建成2个产学研联合体(校企合作共同体)。积极参与安徽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和皖江城市带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创建产教融合示范县(区)。支持校企合作建设职业教育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开发校企双元精品教材。重点支持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开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单位”遴选活动,树立校企合作示范典型。
9.健全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立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机制,引导在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存储、积累学习成果和技能财富。落实1+X证书制度(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行业企业认可度。强化职业学校的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服务功能,面向在职员工、现役军人、退役军人、进城务工人员、转岗人员、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市民、城乡待业人员、残疾人、农村实用人才等社会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网络,推进终身教育,发展老年教育,到2025年,全区初步建成灵活开放,人人可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教育体系。
专栏6:职业教育提升工程
基础能力提升计划:重点推进芜湖机械工程学校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到2025年,校园占地面积达300亩,校舍建筑面积达8万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生均校内实训设备值、生均工位数等各项办学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到2025年生师比力争达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管理办法暂行规定的标准,“双师型”教师数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总数60%以上。
高水平特色职业学校与专业建设:推进芜湖机械工程学校与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应用型高等院校深度合作,努力培育国家、省级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重点围绕智能制造、旅游、大健康等支柱产业和高端设备、电子商务、智慧物流、智慧管理等急需紧缺专业,优化现有专业群。到2025年,建成2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技能大赛赛点,3个省级名师工作坊。
产教融合试点:推进芜湖机械工程学校3D打印实训基地建设,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试点工作,把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情况,作为产教融合型示范企业评选的重要指标,并将合作办学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进入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的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
终身教育“立交桥”工程:贯彻落实国家与安徽省学分银行制度,积极参与芜湖市建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和个人学习账号制度,严格执行国家与安徽省学习成果认证制度,为学习者提供能够记录、存储学习经历和成果的个人学习账户。探索高中后教育全面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和学习者自主选课。制定各类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的具体办法,构建各类教育衔接贯通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立交桥。
(五)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
10.加大帮困助学力度。完善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全力避免因贫失学辍学。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化追踪认定机制,完善信息收集和共享机制,建立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提高资助精准度,做到精准帮扶、人性化帮扶。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政策,消除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障碍,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实现“零门槛”入学。健全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服务体系,加强心理辅导、法治教育和安全教育,强化家长的法定责任,持续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优先保障留守儿童寄宿需求。落实好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政策。
11.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强对特殊教育资源的统筹力度,发挥基本作用,精准施策,全面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提高残疾青少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打造学段衔接、特普融通的现代特殊教育体系。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政策体系,加快资源教室建设,重点支持农村地区普通中小学开展随班就读。促进教育与康复相结合,强化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加强残疾学生专业学习、就业等方面的支持保障服务,促进残疾学生更好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