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缙云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四五”规划(2021-2025)

  参加其他社会保险人数(人) 392 576 46.94

  高等学历人数(人) 174 200 14.94

  高等以上学历人数(人) 26 116 346.15

  表2.2.2 缙云县“十三五”小型水库移民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对比

  指 标 2015年 2020年 增幅(%)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4772 22689 53.59

  人均耕地(亩) - 0.56 -

  人均山林(亩) - 3.24 -

  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 - 73.2 -

  户均电脑数(台) 0.28 0.33 17.86

  户均智能手机数(台) 1.85 2 8.11

  户均电瓶车(摩托车)数(辆) 0.35 1.2 243

  户均汽车数(辆) 0.11 0.22 100

  户均热水器(太阳能)台 0.6 0.7 16.67

  户均洗衣机数(台) 0.29 0.45 55.17

  户均冰箱数(台) 0.74 0.86 55.17

  户均空调数(台) 0.63 1 58.73

  参加政策性住房保险户数(户) 387 425 9.82

  参加失地农民保险人数(人) 130 200 53.85

  参加新农医保险人数(人) 1162 1278 9.98

  参加其他社会保险人数(人) 31 63 103.23

  高等学历人数(人) 88 229 160.23

  高等以上学历人数(人) 8 55 587.5

  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现状

  “十三五”期间,缙云县水库移民后扶工作以项目为抓手,围绕移民美丽家园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及“乡村振兴”“小城镇建设”“全域旅游发展”等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扶持水库移民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进行了饮用水安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配套设施等系列村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让水库移民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各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绘制了移民美丽家园更美好的蓝图。

  (一)饮用水安全设施。“十三五”期间,新碧、新建、舒洪3个乡镇(街道)4个行政村实施了饮用水安全设施建设,相较于“十二五”及之前,饮用水安全设施项目建设比例缩小,并实现移民自来水入户率100%全覆盖。另外,全县每个移民点(村)均建有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系统,移民安全用水和生态用水都得到了最大的保障。

  (二)交通道路设施。“十三五”期间,东方镇新深渡村、前路乡大集村等8个乡镇(街道)15个行政村新建、修建了道路硬化及绿化设施,如:东方镇新深渡村、横塘岸村,壶镇镇左库村分别完善了农田道路、板栗基地及水蜜桃基地道路设施。目前,全县移民相对集中村主要路面硬化率达到96.35%,基本实现全覆盖,让移民无论是生产运输还是生活出行都更加方便。

  (三)供电通讯设施。全县水库移民点(村)实现了电信光纤(宽带)“村村通”,移民4G网络全覆盖,家家户户都能享受到网络带来的便利。

  (四)医疗卫生设施。88%的移民点(村)建有卫生室、移民可就近享受医疗服务。100%的移民点(村)实施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让源头治污更有效,让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村庄美化建设。全县移民点(村)人均绿化面积从2015年1.38平方米增加到2020年3.46平方米。“十三五”期间,大洋镇环湖村成功创建省A级景区村,新建镇红锦村、七里乡新都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让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村庄品质不断提升,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家园不断增多。

  第三节 缙云县“十四五”水库移民发展机遇与应对措施

  一、 机遇挑战

  “十四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认清“十四五”水库移民后扶规划当前和今后五年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正确认识和对待机遇和挑战,对于合理规划、精准扶持,均十分必要。

  水库移民工作涉及面广,关联性强,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未来的五年,全县将有约9495名移民。总体上看,缙云县现阶段的水库移民工作正处于一个新老移民交织的时期,水库移民人数的进一步增加,由此也带来了移民管理工作的复杂与任务的繁重;但由于新移民的增加,缙云县每年的水库移民资金总量也会随之增加,这对移民安置村和库区村的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二、 短板分析

  通过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实施,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但仍然存在交通、生态保护等困难问题,移民群众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市场经济、竞争和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结合本县水库移民后扶工作实际,缙云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四五”规划(实施)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自然条件。以农业为主的移民点(村)有着较为丰富的山林资源,但仅限于拥有和移民自身的自给自足,未能有效地实施山林流转经营和广泛开展林业经济,缺乏资源优势转化为创业致富的能力。

  (二)经济因素。缙云县移民安置分散、分布不均匀,对项目资金需求大,但缙云县资金总量不大,两者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有限的后扶资金并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由于利用其他部门资金整合项目不多、整合不全面,移民项目一直以来处于“单打独斗”状态,导致移民资金在使用中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窘境。

  (三)社会因素。移民点(村)由于在后扶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缺少长期整体规划,往往是村两委干部或是某个人“拍脑袋”做决定,未能广泛征求意见,且也未能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和效益性进行全面充分分析,同时由于项目建设完成后,后期管护工作不到位,导致形成“线”“面”风景少。

  (四)政策因素。经过多年的移民后期扶持,移民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但是由于缺少整体的规划性与政策的关联性,导致只限于改善移民居住条件,没有全面地将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重点工作相结合。尽管县移民管理部门出台了“精准扶持实施办法”,但由于移民创业就业较为分散,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不高,导致移民参与面、受惠面不广,且应对市场需求的科学判断力和应对风险力都较弱。

  (五)创新因素。县移民管理部门在扶持美丽家园建设和产业转型方面等后扶项目管理方面按部就班、凭老经验办事,创新性不够,接受新鲜事物的主动不强。

  (六)贫困因素。虽然缙云县移民均已脱贫,但仍然存在因病、意外等不可抗拒因素造成返贫和新增贫困移民的风险,因此需要动态监控和精准帮扶。

  三、应对措施

  (一)统筹整合资源,突出项目重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为项目建设提供更多的保障。在后扶资金总量有限的情况下,优先考虑重点移民点(村),加强与基层党委政府联系,深入移民安置村、库区村,全面了解掌握移民群众建设需求,同时将后扶资金向“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移民点(村)倾斜,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二)立足规划先行,全民参与其中。帮助移民点(村)与涉农部门进行联系对接,围绕自身区位特点、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发展布局等方面,将移民点(村)自身发展与“乡村振兴”“小城镇综合治理”紧密联系,并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不仅要广泛征求移民群众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要积极通过现代网络通讯征求外出务工经商人士的意见建议,使规划不仅具有前瞻性、广泛性,且更加切合实际,利于实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36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