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缙云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四五”规划(2021-2025)

  (新建镇红锦村光伏助农(村))

  (移民农家乐茭白宴培训)

  (后扶政策与乡村振兴培训)

  3.有效注重移民民生福祉。努力解决移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实施移民收入倍增、社保全覆盖、文化提升等工程。后扶政策实施以来,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末的13100元增加到2020年末的21555元,进一步拉近了移民可支配收入与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移民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

  4.有效提高项目建设效率。优选效益明显、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的项目纳入移民后扶项目库,同时水库移民资金向“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移民点(村)倾斜,采取“以奖代补”的创新方式实施项目,同时全面推行“项目承诺制”,确保后扶项目建设效率,提高项目资金结报率。2019年四季度前,项目竣工验收率和资金结报率双双达百,预计到2020年底,项目两率仍达双百。

  5.有效巩固移民和谐稳定。后扶项目建设能否持续有效推进,“稳定”是前提。“十三五”期间,缙云县高度重视移民群体稳定工作,一是按照《缙云县处置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在重要时段、关键节点上按上级要求切实做好重点人员动态掌握,对发现的不稳定“触发”点及时进行化解;二是将美丽家园建设、移民创业致富增收等工作落到实处,让移民群体能够感受到国家移民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带给自身的实惠;三是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加强移民政策宣传,将后扶工作重点向移民前移,及时掌握移民群体思想动态、诉求,多与移民群众交心、谈心,及时化解诉求与困难。“十三五”期间,全县水库移民形势整体稳定,未发生移民赴市级(含)以上政府、部门上访;赴县上访5次9人,年均1批次,收到信访件2件(不含在建水库)。移民来信来访均得到妥善处理。

  (二)工作经验

  1.自主编制,提高规划可操作性。在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缙云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三五”规划》由县移民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参与进行自主编制,因为参与人员对全县库区及移民安置村情况相对了解,对后扶项目建设特点、难点也有一定的掌握,同时在编制过程当中牢牢把握“以美丽家园建设为主线,移民创业致富、和谐稳定融入”为重点的指导思想,在规划后扶项目时改变以往落实到具体年度实施项目的方式,将后扶项目落实到“项目库”的形式,并根据每年实际情况进行更新、完善,有效加强了规划的可操作性性。

  2.完善制度,规范后扶项目管理。一是通过早准备早部署、实地走访踏勘征求意见,全面掌握各水库移民安置点(村)、库区村项目建设需求及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在项目施工全过程中加强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有序开展;在项目资金结报中,做到“资料不齐全不结报”,保证项目资金安全。二是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在2016年、2017 年先后制定出台《缙云县水库移民专项项目扶持与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和《缙云县大中型水库移民精准扶持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精准扶持”),为项目、资金规范管理提供依据,也针对不同创业致富对象,实施精准扶持。全面梳理总结“精准扶持实施办法(试行)政策”出台以来的不足之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缙云县大中型水库移民精准扶持实施办法》于2020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三是项目管理更显规范。为让后扶项目、资金管理能更好落地,不断提升后扶项目规范化管理水平,精心汇编《缙云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管理服务手册》,不仅将缙云县近年来出台的项目和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精准扶持办法收集在内,还提供“招投标”“村自建”两种不同项目建设方式各环节管理文书实例样本,让基层村组织“有样可参”“有本可照”。四是扶持方式凸显创新。改变以往项目计划“正式下达”的方式,对移民点(村)和库区村急于实施且无论“补与不补、补多与补少”都一定实施及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急于实施的项目,纳入“以奖代补”项目实施管理,以“先实施后扶持”的方式提高全县项目扶持建设效率。

  3.突出重点,提高项目建设效率。一是坚持“全面落实效率优先”原则,“谁的建设效率高,得到的扶持力度就大”,后扶项目和资金坚决向“想干、能干、会干”的安置村及库区村倾斜,发挥移民专项资金的扶持效益。二是结合县委、县政府 “乡村振兴”“小城镇综合治理”“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对重点工作涉及的移民后扶项目,予以优先安排、立项。三是结合日常移民后扶工作管理,通过早准备、早谋划,及时掌握移民点(村)项目建设需求,特别是对建设效率高、前期准备充分的项目了然于胸,一旦后扶资金到位,就可对号入座,下达项目计划,缩短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十三五”期间,共下达项目计划99个,安排项目资金2619.24万元,截至2020年11月底,项目竣工验收98个,竣工验收率达98.98%;项目结报资金2607.24万元,资金结报率达99.54%。

  4.集中资金,扶持壮大集体经济。一是减少“撒胡椒面”的形式,努力促进资金补助从“分散向集中”,资金使用从“低效到高效”的转变。“十三五”期间,移民资金投入45万元以上项目16个,占项目总个数的16.33%,比“十二五”的1.45%提高了14.88个百分点。二是专项资金安排倾斜于村集体经济增收。累计投入移民后扶及其他政府性资金590多万元后扶资金安排182户移民户及2个移民村集体建设1617.2千瓦光伏,年收益达145万元以上;安排后扶资金256万元扶持新建镇红锦村、壶镇镇上王村(向阳自然村)在商业繁华地段购置店面房两间,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以上。积极对接省政协“六送下乡”项目,安排实施新碧街道宅基农贸市场、大洋镇农产品仓储(冷链)中心300万元,预计在2020年投入使用,年收入增加45万元左右。新建镇红锦村、大洋镇环湖村、七里乡新都村三个重点移民村通过实施光伏小康工程、入股分红、农田资产出租等成功消薄。

  5.用好政策,整合多个部门资金。为缓解移民项目建设资金压力,利用移民政策优势整合其他部门资金,借力服务移民。一是留意收集有关部门的惠农政策,让移民群众主动对接有关部门和利用好政策。如大洋镇在“大洋镇农产品仓储中心(冷链)”项目中,整合其他部门200万元左右资金。二是为移民点(村)努力协调、积极争取涉农资金支持。“十三五”期间,县移民管理部门为新建镇红锦村等村争取到财政、发改、农业、交通等部门各类资金600多万元,有力推动了移民点(村)的美丽家园建设和村集体经济发展。

  6.加强宣传,提升信息影响力度。 “十三五”期间,县移民管理部门向省、市移民管理部门及县级新闻媒体共报送228篇信息,据不完全统计,被省级媒体(浙江在线)采用7篇,被省移民管理部门网站采用55篇,被市级媒体采用4篇,被县级新闻媒体采用53篇。同时为了扩大政策知晓率,让政策更好的落地和服务于移民,先后以《缙云县对“三种对象”实施“八大项”精准扶持》、《缙云县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精准扶持凸显“四大特点”》为题,融合《缙云报》、缙云新闻网传统媒体和“缙云发布”等微信公众号新媒体,进一步做好扶持政策解读和宣传推广工作,也有效提高了移民工作的知晓率和影响力。

  (三)存在问题

  1.规划项目“先天不足”,项目实施呈“高开低走”态势。项目规划受村双委干部个人因素影响较大,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和效益性全面分析评价不足,项目的前瞻性、全局性、系统性“先天不足”,加上村干部换届人员更替,移民群众对项目参与、支持不确定带来意见不统一、政策处理难,除头一两年规划项目得到较好实施外,规划的后半段项目大部分未能如期实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36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