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庆元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5. 加强其他污染治理

  建立餐饮油烟长效监管机制,强化餐饮服务企业油烟排放规范化整治,产生油烟的餐饮企业和单位需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装置,并定期清洗维护,确保净化装置正常运行。以学校、中心区街道、居民住宅集中区和旅游风景点等环境敏感区为重点区域,控制餐饮油烟。开展装修和干洗行业废气治理。严禁秸秆焚烧,建立网格化监管制度,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利用“互联网+”“金数据”智能报表系统和高位视频监控系统等科技手段,实现预警、取证和信息处理的全数字化监测,依法严禁秸秆、垃圾等露天焚烧。制定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全域全时段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大力控制农业源氨排放。强化声环境功能区管理,加强城区噪声敏感建筑物等重点领域噪声管控。强化夜间施工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投诉热点领域噪声污染。

  (四)落实分类管控,加强土壤污染综合防控

  加强重点行业、农用地、重点污染物土壤污染的源头管控,积极落实农用地分类精细化管理制度和措施,扎实推动重点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

  1. 加强土壤污染的源头防控

  推进全县重点行业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全县污染地块信息动态管理制度。结合造纸、铅笔、竹木等行业特点,进一步挖掘重点行业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的减排潜力,巩固和优化减排成果。完善和维护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基本覆盖重点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和重点农产品保障区。2021年底前,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全部纳入排污许可证统一监管。督促重点监管企业开展自行监测或委托第三方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加强农用地详查数据的深度分析和运用,积极探索土壤污染“源解析”工作,落实整治土壤污染源头问题。

  2. 推进农用地分类精细化管理

  积极落实农用地分类精细化管理制度和措施,将农用地划分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针对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针对安全利用类耕地,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超标情况,结合主要作物类型和种植习惯等,制定并实施安全利用方案,重点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针对严格管控类耕地,加强用途管理,主要采取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轮作休耕等治理修复措施。

  3. 加强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

  加强国家污染地块信息系统的应用,做到“应录入尽录入、应通报尽通报”,促进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的信息共享。加强涉及污染地块的用地规划条件、收储、出让、建设项目环评等环节的审查把关,防止未按要求进行调查评估、环境风险管控不到位、治理修复不符合要求的污染地块被开发利用。优化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监管机制,推动现行“净地开发”向“净地收储”转变。

  4. 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

  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完成地下水国考点位水质现状监测。加强地下水资源评测评估,加快地下水监管基础能力建设,实行地下水取用水总量控制和水位控制制度。通过污染状况调查评估,逐步掌握地下水污染源分布、地下水水质污染、地下水环境风险等状况。排查生活垃圾填埋等重点区域,形成并公布地下水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并建立名单动态更新机制。推进地下水与地表水、土壤协同治理,系统保护。

  (五)实施闭环管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建立健全固体废物闭环管理体系,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行动,构建固体废物多元化处置体系,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1. 统筹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

  在生产制造全过程推进“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再生”的循环型生产方式,通过绿色设计、改善工艺流程、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等措施,从源头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固体废物产生。统筹组织开展区域内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调查评估,严格控制新建、扩建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区域难以实现有效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项目。深入推进绿色制造和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固体废物减量和循环利用。推行绿色包装、绿色消费、减少塑料制品使用等绿色生活方式,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科学合理制定畜禽粪污消纳模式,减少源头污染。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加快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畅通畜禽粪污还田利用渠道。重点推广集中供气工程、非接触式发酵床养殖,到2022年实现存栏30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密闭式发酵罐全覆盖。全面推广秸秆资源化、能源化利用,到202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至98%以上。

  2. 完善固体废物分类收集体系

  建立健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精准化源头分类、专业化二次分拣、智能化高效清运、最大化资源利用、集中化统一处置的闭环管理体系。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强化生活垃圾分类要求,提高垃圾分类质量和效果,促进生活垃圾焚烧和填埋处置量逐步减少,到2025年全县城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到100%。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户参与的农业废弃物收集体系,健全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防范农药废弃包装物污染。规范废旧农膜回收、处置、监管流程、信息统计、农膜市场准入等相关政策制度,完善农膜回收体系建设,提高废旧农膜回收处理率。强化医疗废物源头分类管理,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分类,促进全县医疗废物规范分类管理达到100%。

  3. 构建固体废物利用处置体系

  推进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处置项目建设,推进城乡生活消费领域固体废物高效利用处置,加大餐厨垃圾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到2025年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加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政策扶持,积极推动建筑垃圾精细化分类分质利用,完善收集、清运、分拣、再利用的一体化回收处置体系,到2025年确保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对黄象老村原有建筑垃圾收纳场实施改造提升,增设渗滤液防渗处理、精细分拣场地等设施,建成处理能力约40万立方米的建筑垃圾和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处置设施。全面推进并逐步形成能力充裕、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其他固体废物利用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固体废物处置利用不出县。

  4. 有效提升固体废物监管水平

  充分利用浙江省固体废物监管平台的网络信息优势,全面压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责任,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分类贮存规范化,督促产废单位做好固体废物产生种类、性状、数量、处置方向等信息填报。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实施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到2022年打通各类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数据共享与平台互联互通。严厉打击涉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组织开展专项排查,坚决遏制非法转移、处置和倾倒固体废物的行为,确保固体废物得到安全妥善处理处置。加强督查督办,强化考核问责,全面提升全县固体废物环境监管水平。

  5. 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

  重点抓好工业危险废物分类贮存规范化管理。以小微产废企业危险废物为重点,建立健全危险废物统一收集服务点。通过政府向有资质单位购买服务或危险废物持证经营单位委托授权和政府统一建设集中贮存设施等工作模式,建立小微企业废弃物统一收集点,着力解决小微产废企业危险废物、实验室废弃物等收集转运不及时、处置出路不通畅问题。实施医疗废物“小箱进大箱”工程,开展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提标改造工程和非焚烧技术分散处理应用试点。在屏都综合新区建设占地2000平方米的庆元县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储存转运中心,确保全县危险废物收集处置率100%。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32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