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舟山市服务贸易“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国际海事服务

  1.打造国际船舶服务基地

  建基地、搭平台,提高船舶服务效率。以创建浙江自贸试验区为抓手,推进浙沪海上合作示范区和甬舟一体化建设,根据自贸区新片区政策条件来策划和创新转关服务,加快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构建“港—产—城”联动的国际海事服务模式。创建船舶修造零部件国际交易专业平台,提升船舶修造零部件保税贸易、油气加注等交易服务的便利化程度,探索建立保税物流中心(B保)和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的“两仓合一”综合性保税仓库,推进外锚地和跨关区供油、全天不间断供油、特色功能供油船等多元化信息共享,打造保税物料供应“海上易捷”品牌,形成全球保税油供应中心,提高“互联网+海事服务全产业链”的船舶综合服务效率。

  引育市场主体、创生态,提升船舶服务能级。依托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和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加大引进知名企业的政策力度,支持境内外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集聚全球船舶配件制造商在自贸试验区设立服务中心,探索建立全球船舶修配造运筹中心。推动出台国际船舶保税维修政策,制定实施绿色修船规范,对本土龙头修船企业给予转型升级支持,高质量完善国际船舶保税维修、检测交易、豪华邮轮、海工装备、江海联运等船舶服务生态,打造自贸商务示范区和国际绿色修船基地的舟山海事服务国际品牌。利用北斗卫星、物联网技术等支撑锚地综合海事服务发展,优化船舶交易、租赁、融资、船员更换政策等船舶交易流程,提升饮用水、蔬菜等生活物资、船用备品备件等生产性物资供给,加快突破联合外供,加快打造“舟山船型”,深化“一船多能”和“一船多供”,优化“大船加油”环境,综合提升船舶服务能级。

  2.搭建船东事务服务平台

  引育船务中介服务机构,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机构对接与合作,发展海事咨询、海事法庭等配套服务,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数字自贸试验区建设,为船东提供具有国际化营商环境标准的海事配套服务。积极与世界油商大会、世界舟山人大会、国际海岛旅游大会等重大平台开展合作,培育舟山特色船舶展会,着力宣传舟山海事品牌,营销策划宁波舟山港及其服务体系,收集和分析市场发展趋势和竞争港口信息并制定市场战略。对接国际海事组织,开发培训、技术交易、科创孵化、特色文旅康养等海事现代服务业,拓展海事大数据在国际场景中的应用。

  3.组建远洋海员生活俱乐部

  创新数字生活新服务应用场景,构建生活、营销双重功能的临港服务。拓展国际海员集聚区的生活配套服务,侧重考虑海员多元文化的餐饮、住宿、娱乐、翻译等配套服务,探索组建临港海员俱乐部,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满足不同消费场景需求。创新制定自然人流动免签证与资本流动自由便利化政策,挖掘健康、康养、海事培训等新市场。多元化舟山港口营销服务功能,对接“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工程建设,推进舟山海洋文化产品名品化、培育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数字化、临港登陆站点的文化宣传等服务。

  重点工程I 国际海事服务的“港—产—城”联动工程

  1.国际海事服务数字化。探索建立面向船舶、船东、海员的专项数字化服务终端,提供一站式按需服务。对标国际建立健全海事服务产业统计体系,明确产业统计范围、指标设置、统计方式等内容,建立产业统计工作机制,向职能部门提供决策数据反馈。

  2.国际海事特色服务带。串联大小洋山岛、衢山岛群、金塘岛群、六横岛群,形成国际海事服务特色服务带,打造大洋山国际航运服务特色小镇,推进建设衢山岛群、六横岛群、岱山县的船员生活性服务产业,综合提升国际海事服务能级。推进小干岛、普陀等海事服务产业园建设,加快集聚仓储物流、船舶供应、航修、检验检测、船员服务等企业和机构,促进园区规模化发展。推进新城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加快新城国际海事服务中心集聚企业,推动共享办公等新业态发展。

  3.国际海事服务产城融合联动区。依托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打造以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甬东海洋科创中心、摘箬山海洋科技示范岛、南部新城生活商务片区等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核心区块,建设以舟山海洋产业集聚区、舟山船舶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主体的产业功能延伸区块,建设大小鱼山岛绿色石化基地、朱家尖岛的航空产业园区等产城融合联动区。

  重点工程II 创建全球船舶修配造零部件交易中心

  1.船舶修配造零部件集聚区。做强国际船舶维修基地,积极引育市场主体集聚,延伸完善船舶维修、配件服务、造船等关键产业链。探索建立保税物流中心(B保)和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的“两仓合一”综合性保税仓库,引育和集聚提供船舶维修服务、配件加工和转口贸易服务、造船相关服务的市场主体。围绕国际船员管理、第三方供应链等国际运输关键环节,积极引进相关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航运和供应链管理等服务,做好国际运输类市场主体的培育和集聚。

  2.船舶修配造标准发布。大力推广实施绿色修船、造船,给予企业修船装备和生产工艺升级改造专项资金和技术支持,探索建立舟山船舶修配造绿色标准,检验检测标准,向全球发布。探索制定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的“两头在外”船舶维修的保税监管流程。

  3.船舶修配造锚地延展。完成虾峙门口外30万吨级人工航道扩建工程、鱼山二期北向5万吨级航道工程及双屿门航道一期炸礁工程,并根据港区发展情况提前谋划,适时启动六横南进港航道工程、条帚门航道提升工程、龟山航门10万吨级航道工程、衢山北部海事服务锚地工程及虾峙门北锚地扩建工程的建设。提升港航气象服务水平,加快建设供油锚地气象海况监测设施和海上供油智慧化气象服务系统。

  (二)国际港航物流服务

  1.构建国际运输服务枢纽

  推动区域联动,构建国际联运服务枢纽。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进甬舟一体化,增强在国际运输服务领域的政策同频共振效应,统筹规划和开发岸线、码头、航道、锚地等服务载体资源,完善现代物流、航运服务等国际运输服务体系,争取将舟山打造成为国际国内多式联运的枢纽,协力推动宁波舟山港建设世界一流强港。

  引育航运服务和供应链管理等龙头企业,完善高端运输服务生态。围绕保税燃料油加注业务,积极拓展物资供应、船货交易、船舶管理、国际集拼、江海联运等国际运输服务链。依托舟山通江达海交通优势,创新为干散货、油轮、集装箱、天然气和离岸部门提供航运衍生服务,提升国际保税仓和江海多式联运各环节的服务附加值。

  2.建立进口商品资源配置基地

  发展保税加工、储运中转,提升进口商品资源配置服务能级。对照国际自由港标准,创新境内关外制度体系,借鉴新加坡沙盒监管模式,鼓励先行先试国际商品配置要素流动自由的深度开放政策,吸引境内外优势企业来舟山设立外贸综合服务平台,鼓励传统优势企业向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转型,打造全球资源配置枢纽和全球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加强浙沪自贸试验区合作,与洋山港服务业务融合、服务区域错位发展,对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外溢效应,吸引农产品集散龙头企业入驻,培育远洋渔业捕捞和集散重点项目,发展农副产品保税加工项目。推进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进口粮食保税储存中转基地建设,着力发展保税加工,推进散货、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国际集装箱管理和租赁中心数字化服务建设,发展铁矿石、矿产等大宗商品交易保税物流服务。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17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