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龙港市新型智慧城市“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图1 总体架构图

  “两个掌上”。依托全省统建通用的“浙里办”和“浙政钉”分别为企业群众提供服务入口,为政府人员提供工作入口。

  智慧应用体系。聚焦党政机关、改革重塑、数字社会、数字治理、数字经济和智慧环境六大领域,部署政务服务、基层治理、教育医疗、公共安全等智慧应用,为智慧城市落地提供最终成果。

  应用支撑体系。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提高公共组件输出能力,推进用户中心、交互中心等公用组件落地,本地优秀组件创新共享,为各部门各领域开发业务应用提供公共支撑。

  数据资源体系。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公共数据基础域、共享域和开放域,为智慧城市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基础设施体系。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政务感知基础设施和泛在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政务信息系统上云,为智慧城市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保障体系。构建政策制度、标准规范、组织保障和网络安全四大保障体系,贯穿智慧城市建设及运营始终,以长效机制保障智慧城市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健康持续发展。

  三、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完善市电子政务外网,纵向上行连接温州市和下行连接社区,横向覆盖党政机关、企事业及其他有接入需求的单位。建成“双千兆宽带”城市,实现城市5G网络全覆盖,开通家庭千兆宽带。初步完成视联网、雪亮工程建设,有效支撑公共安全、基层治理、应急管理等应用。

  数据集成初具规模。龙港市公共数据资源系统基本实现区县数据仓功能,其中:目录子系统完成登记信息系统17条、数据目录273条、数据项11315条;归集子系统数据仓数量10个、数据归集量6322920条;共享子系统共享调用量1738598次;开放子系统开放接口8个、开放1个数据集、开放4534条数据。数据资源系统接入应用数共6个、上线接口数12个,建设政治生态和审批监管两大专题库,基本覆盖各类基础数据,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

  改革创新成效显著。紧扣“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改革,初步形成具有龙港特色的“十个一”改革制度成果。实现全省首个全领域“一枚印章管审批”,审批人员精简20%,一般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50%,商事登记“企业一件事”改革落地生效。严格落实“基层单元闭环管控平台+网格化巡查”基层治理机制,全面推行“健康码”,为疫情防控阻击战赢得主动权。实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国家级试点,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2020年全面完成111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清产核资及审计工作。实施政务服务2.0省级试点,加快实现“门口就近办”和“居家随时办”。

  民生服务取得实效。建设“浙里办”龙港市站点,市经济发展局、市公安局等21家单位入驻。加强医共体建设,龙港市人民医院与温州附一医建成医共体资源共享的影像、心电、病理三大中心,启动建设云岩、芦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养综合体。完善政府购买公交服务机制,实现公交服务全城一票通。打造公共服务新空间,下涝社区入选省第二批未来社区试点,2020年完成建设15个智慧小区和100个智慧校园。

  治理能力不断提升。龙港市政务客厅建成,建设全省唯一同时体现“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两项改革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完成龙港市智慧应急“一张图”综合指挥与协同管理云平台、移动指挥平台、可视化指挥系统平台建设,自然灾害防治、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和应急管理能力极大提升。集成智慧监管系统,建立“智慧市监”平台,在全国首创实施商标印制“互联网+智慧监管”信用信息系统,建立健全“智慧监管+金牌调解”制度,打造数字化市监高效协同体系。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传统产业基础良好,先后获得“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中国台挂历集散中心”“中国印刷材料交易中心”四张国字号金名片。传统产业智能融合步伐加快,印刷业龙头企业拥有精密电子印刷、微刻等先进制造设备,厂房车间逐渐数字化、智能化,以“互联网+印刷”方式,结合电商团队,逐步打造集智能下单、生产、结算为一体的智能化管理平台。实施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2020年完成技改项目72个,新增工业“机器人”98台,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2.5%。对标“直播+电商”新经济形势,联动开展网联直播、双千计划、电商培训等多样活动,在疫情期间打造企业“新生态”,推进复工复产复市。

  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新城产业集聚区建成省级“污水零直排区”,创成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村1个、示范小区3个,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带2条,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8个。营商环境日益优化,制定实施惠企纾困政策,深入开展“助千企联百村”行动,建立难题解决“市长直通车”制度。网络空间环境日益改善,扎实推进网上传播、网络治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等各项工作,积极探索网络交流互动的新办法、新途径,推动网络生态持续向好。

  (二)存在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政务感知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缺乏统一规划布局和规范管理,前端感知设备量少,安全、交通、应急和地下空间等方面快速感知能力不足。社区、公共区域的视频监控覆盖不全,整体覆盖率有待提升。无线城市建设尚未全面开展,公共区域重点场所无线网络覆盖不全。信息系统统筹建设与省市要求有差距,应用支撑组件建设有待加强。

  数据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基础数据资源仍存在条块分割、完整性不足、更新不及时等现象。数据共享不够充分,共享的广度、深度、便捷度需进一步提升。数据质量尚待提高,数据深加工不足,数据治理水平有待提升。数据开放利用不足,对外开放数量偏低,对内数据分析挖掘不够,跨部门协同数据分析应用较少。

  公共服务质量有待改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产品与数字化融合有待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现象仍然存在,“大部制”制度优势有待进一步释放。未来社区营建空间与社区治理、居民需求的匹配度有待提升,居民获得感有待进一步提升。

  协同治理水平有待提高。社会治安、综治执法、市场监管等领域的信息化决策支撑能力、多跨协同能力不足,事件采集、监督、预警和执法等环节信息化手段利用不足。治理工作推进缺乏整体统筹,部门间协同能力不足。公众参与社会治理途径不够丰富,社会多元共治格局尚未形成。

  产业发展动能有待增强。产业数字化改革不平衡不充分不深入,实体经济数字化融合不够,印刷业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动能不足。数字经济产业基础薄弱,有影响力、带动性强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尚未成型,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尚未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和高能级平台支撑作用不强;跨越发展的要素保障不强,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00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