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

  (三)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

  结合深化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区位主要包括:泽雅全域旅游、龙溪度假区、寓言小镇、野奢动物园、泽雅旅游集散中心、仙湖度假区、华谊启明东方星剧场等。

  以泽雅风景名胜区为核心,加快瓯海大道三期工程的落地建设,改善西部外部交通环境,积极创建泽雅镇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乡村振兴示范带,着力打造泽雅纸山特色旅游休闲小镇,加快推进泽雅北林垟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泽雅崎云度假酒店、龙溪度假区等休闲旅游项目落地,大力开发自然生态、乡村旅游、康体养生、运动休闲、文化体验、房车营地、休闲农业和红色旅游等休闲产品,从而形成以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纸山文化、琦君文化、农耕文化及各类文旅项目为特色的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

  推进城市之心、西部生态走廊和水乡客厅等建设,打造山水、人文于一体的仙湖度假区;推进中国寓言文学馆和中国寓言文化特色村及道路园林等建设,打造生态、文化于一体的中国寓言小镇;推进研学教育、亲子游乐、生态展示为主的活动,建设观光、游玩于一体的野奢动物园;推进以戍浦江为景观轴、源林公路为纽带、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等建设,打造文化、养心于一体的龙溪休闲示范带;推进养老养生为主题的现代化社区构建,打造康养、生态于一体的泽雅健康疗养社区。以发挥旅游集散、商旅融合为特色,以深化眼镜小镇景区改造提升、仙湖度假区、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等为重点,打造商贸文化特色产业集聚生态圈;以都市近郊休闲、纸山文化体验为特色,以乡村田园综合体、高端民宿度假酒店、休闲度假项目建设等为重点,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盘活农村闲置农房、发展新型农业,形成西部生态休闲文旅产业带。

  二、实现文旅消费多点协同发展

  多点是在符合功能定位和具备产业发展条件的区域内,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的旅游增长点,谋划一批省级休闲度假区、引进一批国际化品牌的度假酒店、新建一批由国内知名设计团队打造的精品民宿,培育一批文化创意产业、民俗节庆、体育运动休闲等产业,积极开发吹台山、大罗山、崎云山、岷岗风景区、瞿溪老街、白象塔、八仙岩景点等旅游资源,大力提升金坑峡景区、云顶草上世界、仙岩景区、三垟湿地、梧田老街、温瑞塘河等景区景点的服务品质,打造一批具有“网红”属性的文旅消费点,带动瓯海区整体文旅产业的大发展,增强瓯海区经济发展动能。

  三、促进瓯海全域旅游发展

  以先进文化为引领,推动瓯海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以“大旅游”理念推动瓯海区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构建富有瓯海特色的“文旅+”产业融合体系,形成多元化业态,促进瓯海旅游全域化发展态势。继续提升和完善镇街综合文化站,在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基础上,提升一批精品社区文化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城市书房、百姓书屋、百姓舞台、文化驿站等基础文化设施布局,全面实现“十五分钟文化圈”,部分区域实现“十分钟文化圈”。进一步推进文化队伍建设,在乡村艺术团、文化社团、文化类民办非企业、业余文化队伍建设基础上,做好文化队伍管理和提升,大力构建交流和展示的平台。系统性规划文化品牌活动和大型文化活动开展,进一步提升瓯海知名度和美誉度。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温瑞塘河水系、生态慢性系统串联起旅游景区、特色小镇、旅游消费集聚区、旅游度假区等,形成“快速到达、慢行体验、无缝接驳”的综合旅游网络体系,完善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体系建设,增强各级旅游景点的辐射和联动能力,构建起瓯海旅游全域化发展的基本格局。

  第四章 重点任务

  “十四五”期间,围绕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文旅消费城市、文旅大项目等,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文旅产品体系优化、创新营销拓展、智慧文旅、公共服务提升、开放合作等方面,通过七大工程建设,全面促进瓯海区文旅发展提质增效,打造瓯海区“国际化都市休闲度假目的地”文旅形象。

  一、“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一)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档升级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一是推动公共文化重点项目的实施,根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规划,建设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温瑞塘河沿岸非国有博物馆群建设,按照一级标准提升区图书馆、文化馆的环境和服务,推动区级非遗展示馆、文化艺术中心、瓯海市民文化中心等文化阵地建设。二是积极推动居民小区建设公共文化场所,探索建设小区公共文化广场或公共文化公园,在提升小区品质的同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布点。随着南湖板块未来社区建设推进,承载乡愁记忆和社区历史文化脉络的公共文化,切实将邻里、教育、健康等融入空间设计,打造一批示范性的文化社区样板,实现城市公共资源向基层社区下沉,塑造未来社区公共文化活动、邻里交往交流的精神家园。三是进一步打造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品牌,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城市书房、镇街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农村文化礼堂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品牌化运营,致力于打造集学教、礼仪、娱乐于一体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一是合理布局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在服务供给、资金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进行统筹安排,促进全区公共文化资源均衡配置。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精品文艺创作,常态化开展“纸山文化节”“绿文化节”“塘河文化节”“文化进万家”“幸福瓯海•百姓风采”等特色文化品牌活动。三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化、标准化和个性化的有机统一,形成“要文化”“送文化”“种文化”“秀文化”相得益彰的群众文化活动新局面。四是照顾特殊群体公共文化需求,充分考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新瓯海人、生活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需求。

  探索多元化投入和供给模式。一是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化运营模式,通过建设公共文化社会化示范点、探索公共文化社会化运行方式、公开招投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等方式,逐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化运作模式。二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管理模式,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招募、服务、管理和激励保障机制,探索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服务外包。培育和扶持业务文化社团发展成为正规文化社团,鼓励文化社团入驻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参与管理。三是建立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长效机制,通过政府购买和自行参与等方式,为社会力量畅通参与瓯海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渠道,明确社会力量参与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的方式和内容,有效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方式和内容的多元化。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升级。一是加快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建设,大力推广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移动文化馆、24小时城市书房等项目,运用VR/AR、媒体直播等方式开展情景体验、远程辅导等文化服务活动。二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完善文化场馆“菜单式”预约,增加“订单式”服务,深入推进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丰富项目内容,加大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资源整合力度,有效对接群众文化需求,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在全区范围内形成“设施成网、资源共享、人员互通、服务联动”的公共文化服务“瓯海模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00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