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优化提升慢行绿道系统
完善过街设施,建设连续、安全、温馨的步行和自行车通行空间。深化轨道站点慢行接驳,围绕轨道站点或大型公交枢纽打造骑行网络。提升人行道通行水平,逐步增加人行道宽度,提升人行道与商业设施的融合度,推动空中连廊、地下通道、过街设施的联网互通,剥离机动车交通对慢行系统的干扰,逐步构建完善的步行专用网络,70%城市建成区实现5分钟可达绿道网。深化八类城市绿道网建设,将西湖、西溪、运河等重点片区打造成为慢行示范区。打造城乡精品绿道,以三江两岸绿道和三湖两湿地绿道为轴线,新建区域级(含省级)绿道,带动市域整体空间环境提升,实现区域绿道全面贯通。以提升建成区绿道覆盖率、加密中心城区绿道网密度、展现美丽乡村风采为目标,新建城市级、社区级、乡村绿道,延伸旅游产业链,突出生态性和休闲性,在服务民生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打造钱塘江“沿江体育长廊”,结合亚运赛事筹办,以绿道的建设推动绿色亚运,实施钱塘江两岸景观建设,到2025年沿钱塘江绿道基本贯通。新建一批亚运主题公园、健康游步道(慢行道),新改建一批社区慢行道,打通市区主要慢行道,改善慢行道直穿机动车道状况。“十四五”时期,新建绿道1000公里,改造提升绿道1000公里,到2025年底市域绿道达5000公里以上。
四、打造全域美丽经济廊道
打造精品旅游航线,推进之江、运河新城等水上旅游集散中心及梅城、三江口区域等游艇基地建设。建设钱塘江世界级滨水主轴,提升钱塘江两岸景观大道,打造黄金水道,加快发展水上旅游交通,打造新安江精品旅游航线。探索开通京杭大运河杭州—苏州、杭州—无锡游轮航线和钱塘江流域三江两岸内河游轮,着力打造唐诗之路、古镇之路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历史文化精品游线,以及江河汇流区域钱塘江夜游等展现杭州魅力的国际文化精品游线。推进美丽航道建设,全面打通全市水路经脉,形成以钱塘江为主“茎”,浦阳江、渌渚江、分水江等支流为“叶脉”的“大绿叶”格局。构建水上旅游交通体系,全面启动钱塘江水上客运旅游发展,加快布局旅游码头、游艇基地、游轮母港、水上运动基地等水上设施。加速铁路旅游发展,以服务都市圈内部通勤为主,推进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推进杭州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建设,实现区域内部的快速直连。打造绿色交通廊道景观带,结合城市“景城一体”独特发展形态,以高速公路、国省道、城市快速路廊道为基础,规划预留两侧绿化空间,打造交通与市政景观相结合的复合廊道,形成独具特色的绿色交通廊道景观带。以杭州都市圈高速公路环线为基础,构建杭州最美交通绿色生态带;以绕城高速为基础,结合城市功能构建杭州城市绿色景观带。
专栏九 绿色交通发展体系发展重点
推动出行方式绿色转型 主城区机动化出行公交分担率提升至60%;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不低于90%;全面推进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应用。
创建景区公交优先示范 建立假日环湖公交专用道系统。通过环湖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促进假日环湖公交优先。
重塑景区公交线网服务体系。设置核心环湖公交线;完善既有常规公交网络、构建假日线体系;构建城市观光巴士网络,拓宽景区观光车线路,加强轨道接驳、停车换乘接驳、重构过境线路。
构建免费公交换乘体系。西湖内环线免费乘坐、地铁+公交免费换乘、收费景点购票免费乘公交等方式构建免费公交体系。
发展高品质专线公交。围绕西湖景区打造支撑杭州建设世界名城的城市旅游观光巴士系统。
假日公交首末站设施保障。为服务节假日公共交通,设置一批节假日临时公交首末站。
机动车限行。针对工作日、双休日及一般节假日、特殊节假日采取不同的机动车限行措施(如单双号限行、预约制通行、配合公交专用道单行组织等),并对网约车进行规范化管理。
优化提升慢行绿道系统 绿道网建设。深化八类城市绿道网建设,将西湖、西溪、运河等重点片区打造成为慢行示范区。实施钱塘江两岸景观建设,打造钱塘江“沿江体育长廊”。新建一批亚运主题公园、健康游步道(慢行道)、新改建一批社区慢行道,打通市区主要慢行道,改善慢行道直穿机动车道状况。“十四五”时期,新建绿道1000公里,改造提升绿道1000公里,到2025年底市域绿道达5000公里以上。
打造全域美丽经济廊道 绿色交通廊道。以高速公路、国省道、城市快速路廊道为基础,规划预留两侧绿化空间,打造交通与景观相结合的复合廊道,形成独具特色的绿色交通廊道景观带。
铁路旅游。以服务都市圈内部通勤为主,推进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推进杭州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建设,实现区域内部的快速直连。
水上旅游。建成京杭运河江河换乘站码头,完成京杭运河武林门客运码头和上塘河水巴善贤站码头提升改造,初步建成水上旅游体系。丰富水上产品和船型的市场选择,常态化运营。
其他地方旅游交通模式创新。探索“交通+”旅游服务模式,鼓励公共交通与旅游服务“一票通”,让游客出行更加便捷。打造政府旅游服务管理平台的交通入口,助力“文旅+交通”的点对点务实落地,推进交通“票务+”服务,实现吃、住、游、行一体化。
第八章 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交通安全应急保障体系
“十四五”时期,以“交通强国示范城市”创建为契机,重点打造主动安全预警体系,实现平安交通走在前列;以亚运会、亚残运会举办为契机,重点做好赛事交通运输服务及保障工作,保证亚运会、亚残运会顺利进行,同时维持城市交通正常运行;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开展交通安全风险排查和隐患治理,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切实保障本质安全;建立上下联动、水陆空协同、军民融合的综合交通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应急救援预案,推进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统筹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布局,建立全天候通行保障与应急通道;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交通应急保障队伍,提升应对春运、亚运会等紧急、复杂情况的保障能力。到2025年,道路运输领域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年均下降5%,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不高于1.3人/万车。
一、保障亚运交通安全顺畅
集中资源保障亚运交通。在亚运会期间设立交通管控区、亚运专用车道、亚运临时专用标志、亚运场馆各类人员专用出入口及通道、专用停车场以及亚运服务专用车辆、亚运轨道交通专线列车和亚运常规公交专线等,集中各类交通资源为亚运会活动参与者提供优质的交通服务。通过采取以调整市民正常出行方式和出行目的为主,以削减出行强度为辅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实施公交优先、小汽车单双号通行、黄标车限行、扩大货车限行范围、过境交通远端分流等交通政策,减少赛事期间市区道路上的机动车交通总量,尽可能为亚运交通提供更多的道路交通资源。编制亚运会(亚残运会)交通服务详情方案,重点做好开闭幕式、跨赛区、跨区域等重大赛事的交通组织方案,以达到为亚奥理事会大家庭、运动员及随队官员、技术官员、媒体、贵宾提供舒适、安全、准点、可靠、快速的专用车辆和专用交通服务的保障目标。交通管控与方便出行并重,通过各种灵活的技术手段和方式,在保障亚运交通安全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交通管控的时间和范围,降低亚运会活动及亚运交通出行对周边市民日常交通出行的干扰和影响,实现亚运会交通组织与市民日常出行的和谐共处。强化应急交通预案,沉着应对突发事件。对赛事期间可能发生的恶劣天气、交通事故、恐怖活动等突发事件对亚运交通带来的影响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确保亚运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