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
为拓展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结构,更好地发挥重大建设项目对有效投资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作用,根据《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发展基础和形势
(一)总体情况。
“十三五”期间,我市围绕调结构、补短板、强功能、惠民生,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以高质量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一大批重大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新征程提供坚强支撑。一是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2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2015年增长40.8%,五年平均增长7.1%。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同期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4.6%,比“十二五”期间提高3.4个百分点。二是投资结构持续优化调整。全市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基本稳定,投资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工业投资总量与“十二五”期间基本持平,但比重由“十二五”期间的20.1%下降至“十三五”期间的12.6%。基础设施投资比重快速提高,由“十二五”期间的21.5%上升到“十三五”期间的29.2%。三是重点建设项目牵引带动作用更强。“十三五”期间,全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是“十二五”期间的1.5倍,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28.9%。累计建成投产市重点项目338项、累计新开工项目399项,结转到“十四五”重点项目331项。以标志性项目、工程为引领,出台实施“三类十大标志性工程”,项目总投资约1万亿元,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二)项目成效。
1.创新发展新动能显著增强。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杭州高新区综合排名全国第三;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鲜明标志,开工建设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总部、西湖大学等一批重大项目。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建成下沙菜鸟项目、杭州新天地综合体项目。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余杭梦想小镇等11个省级特色小镇正式命名。加快高能级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西湖实验室、湖畔实验室等4个省实验室启动建设,生物技术药物、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先进系统芯片3家产业创新中心获批浙江省产业创新中心。
2.现代产业新体系加快形成。建成阿里巴巴软件生产基地二期、网易杭州软件生产基地二期、海康威视互联网安防产业基地等,推动数字经济成为杭州发展主引擎。建成华策影视国家试验基地、中国移动浙江信息通信产业园等,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建成大径山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城市之星,积极打造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建成网商银行项目、平安金融中心等,推动科技金融发展,助力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建成辉瑞全球生物技术中心、西溪智慧健康谷等,加快打造全国健康产业发展的示范区。吉利集团、西湖比亚迪、江东西子航空二期等投产,加快推动“杭州智造”发展。积极发展时尚产业,建成江南布衣总部大楼、珀莱雅总部大楼等。大力提振服务业发展,建成新天地、西溪银泰城等一批综合体,开工建设杭州中心、百井坊地区综合改造工程等。
3.综合交通新局面全面开创。城市轨道交通从2015年的3条线路、81.5公里增加到2020年的7条线路、306.3公里,实现机场通地铁、全市10个区地铁全覆盖。杭黄铁路建成通车,宣杭铁路电气化改造、杭州南站改扩建工程完成,杭州西站枢纽开工建设,开启了建设“轨道上的杭州”新篇章。开工建设杭州萧山机场三期,支撑亚太重要国际门户枢纽建设。杭州绕城西复线、千黄高速、建金高速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69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801公里,迈入“后二绕”时代,市域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杭州段)加快推进。文一路地下通道、乔司至东湖连接线工程(东湖快速路)建成,天目—环北—艮山快速路工程、江南大道提升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四纵五横”快速路网基本建成。
4.“美丽杭州”新面貌加快呈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三五共治”和生态环境项目深入推进。攻坚一批防洪排涝项目,滨江外排工程、萧山大治河泵站工程、苕溪清水入湖(余杭段)河道整治工程建成,扩大杭嘉湖南排八堡排涝工程开工建设。青山湖综合治理保护、千岛湖生态环境综合保护工程深入推进。“三江两岸”绿道基本实现全线贯通,到2020年末,已建成和改造绿道3713公里。七格污水厂四期、萧山钱江污水处理厂、临平净水厂等项目启用,省考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由87.5%上升至100%。居民饮用水质量明显提升,杭州市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工程、祥符水厂饮用净水改造、余杭区仁和水厂二期基本建成。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市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由57微克/立方米降至29.8微克/立方米。扎实推进一批环保设施项目,杭州九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市第二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等项目启用,天子岭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工建设。
5.民生福祉新水平加快提升。深入推进“三名”工程和教育提升工程,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迁建工程全面建成,西湖大学开工建设,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过渡园区基本建成,杭州高级中学大江东分校、钱江世纪城文渊中学、蒋村普通高级中学、银湖实验学校建成招生,一批中小学和幼儿园投入使用,高水平、优质均衡的杭州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之江院区投入使用,为抗击疫情、救治全省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余杭院区、市中医院丁桥分院投入使用。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馆和游泳馆、综合训练馆基本建成,主体育场和网球中心接近完工,亚运村主体结构基本完工,一批竞赛场馆、训练场馆开工建设,为承办2022年亚运会提供坚强保障。西湖综保工程、大运河综保工程深入推进,实施良渚古城遗址等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力推动杭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城中村改造全面推进,高品质推进“回迁提速”工程,安置房累计竣工2892万平方米;完成431个城镇老旧小区的综合改造提升。
“十三五”期间,我市重大建设项目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经济增长承压因素多重叠加。受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冲击,部分产业项目暂缓实施,新项目招引难度有所增加,民间投资、特别是工业企业投资意愿普遍不足。二是部分领域重大项目还不够多。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领域引领性的特大产业项目不够多,特别是电子信息制造业“硬”支撑相对不足;工业大项目难引进、难落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视不足。三是资源要素保障压力进一步加大。资金方面筹措难度较大;用地方面涉及耕地占补平衡和永久基本农田补划等政策,对项目落地带来较大压力。四是部分平台引领作用还不够强。重大建设项目支撑加快构建特大城市新型空间格局的力度仍然不够;部分传统发展平台有效投资支撑不足,部分国家级开发区对全市经济转型的引领作用有待加强,部分产业平台的能级和竞争力亟需提升。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7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