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扬州市“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

  (2)打造创业创新支持平台。构建创新、孵化、融资、创业一条龙服务平台。深入推进创业创新载体建设。鼓励各地加快建设重点群体创业孵化载体,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场地支持、指导服务和政策扶持。加快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载体建设,鼓励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小微企业等多方协同,聚焦产业细分领域,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组织实施科技型创业企业孵育计划,推动创业创新资源高效对接和优化配置,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创新要素和资源的整合集聚和开放共享。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开发优质创业课程,培育优秀创业导师,打造创业培训品牌。

  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1)加强职业能力建设。加强职工和农民培训教育,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统筹培训资源,整合培训资金,健全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提升培训质量和效果。鼓励社会、行业开展职业培训,促进科技培训示范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优化发展。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着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行业协会作用,更大规模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在重点企业、行业探索建立一批企业大学和职业学院,推广“互联网+”职业培训新模式,形成广覆盖、全链条、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将劳动预备制培训对象扩大到20岁以下有意愿的登记失业人员。建立并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扩大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规模,“十四五”期间,全市完成企业新型学徒培养1万人次以上。

  (2)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创新,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快重点产业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持续推进农民工学历与能力双提升计划,深化农民工“求学圆梦计划”。 进一步建立健全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推动用人单位建立技能与晋升、业绩与薪酬挂钩的激励制度,完善职业技能竞赛激励机制。到“十四五”期末,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60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8万人以上,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超过1080人。

  4.健全失业和工伤保险制度。建立更加积极稳健的失业保险制度,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完善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岗、参保职工提升技能政策体系。推动落实中小微企业和农民工参加失业保险,落实超龄人员和实习生参加工伤保险政策。健全工伤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实施工伤预防,稳步扩大工伤康复范围,完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标准,形成较为完善的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工伤保险制度。“十四五”期末,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13万人、80万人和96万人。

  (四)基本卫生健康服务

  以健康扬州为引领,统筹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抓重点,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构建覆盖城乡、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1.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1)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市、县(市、区)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高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域内重大疾病防控技术水平,完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流行病学调查、疾病监测等功能。加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完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功能,将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计划免疫、隔离观察、心理健康等纳入标准化建设范畴。完善疾控机构实验室功能,提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预警、快速检测等能力,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高效协同。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突出科技支撑。提高常见病慢性病防治能力,适当扩大适龄儿童免疫规划。

  (2)提高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指挥体系。加强医防协同建设,搭建学科和科研、技术培训、检验检测、信息共享等协作平台。加强各类应急队伍建设,开展应急处置培训和演练。建设扬州市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指挥中心,健全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救治网络,提升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处置和救治能力。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资源储备和采购供应机制,提高应急物资的配置效率。

  (3)提升传染病处置能力。积极推动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等级创建工作,宝应县传染病医院建成投用,高邮市、仪征市、江都区人民医院建成独立的传染病疾病楼。建好配强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按照“平战结合”工作要求,具备在疫情发生时迅速开放传染病病床的能力。推进医院院感监测和医疗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全程在线监管。实施发热门诊改造提升工程,二级及以上医院和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均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基层医疗机构规范设置预检分诊。

  2.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1)实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新建迁建一批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加大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辐射能力,打造省级区域性医疗高地。积极发展医疗联合体,以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县级医院和中医院为重点,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行分级诊疗制度,以基层特色科室建设为抓手,推动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发展。优先发展儿童、老年、精神、妇产、肿瘤、急救、康复、长期护理、慢性病管理、安宁疗护等专科医院。加快引进上海和南京等城市医学人才和团队,建立专科联盟,发展远程医疗,建立区域卫生科技创新联动与重大疾病防治关键技术协同研究机制。推动扬州高校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培养基层医疗卫生紧缺人才。

  (2)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优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每个街道(建制乡镇)设置一所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依托中心乡镇建好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新建住宅小区要按照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家庭医生工作室用房,按照行政村或服务人口数量设置村卫生室,实行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服务平台,构建上下贯通、分工协作的城乡居民网格化健康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连续性卫生健康服务。推行基层家庭医生首诊签约服务,壮大签约服务队伍,丰富签约服务方式,优先做好重点人群个性化签约服务。到2025年,力争所有县级公立综合医院达到国家三级乙等标准,建成100个家庭医生工作室。

  (3)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启动扬州市中医院中医药养生保健康复一体化中心建设,提升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的服务能力。县级中医医院全部转设三级中医医院或达到三级中医医院标准,100%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传染病医院中医科、中药房达标,并增设中医床位。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达到国家或省级标准,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建成中医阁。加强中医药人才引进培养,加强中西医结合,积极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疾病、治未病及康复中的独特作用。

  3.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7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