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扬州市“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

  扬州市“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扬州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扬州市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建设“强富美高”新扬州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具有时代特征和扬州特色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优化社会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扩大普惠性公共服务供给,发展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服务,全面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根据《江苏省“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制定本规划,作为“十四五”时期推进全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综合性、基础性、指导性文件。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扬州市进一步深化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公共服务质量和效能全面提升,为开创“十四五”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奠定了良好基础。

  1.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更加均衡优质。“十三五”期间,全市以现代化教育建设为统领,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全市新(改、扩)建幼儿园69所,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占比提高到90.5%,大力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治理完成率达100%。全面完成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任务,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热点高中70%定向指标分配”、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以及义务教育公民同招等政策,有效缓解了“择校热”。以师资均衡促教育均衡,义务教育阶段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明显缩小。建立了全员覆盖、全程助学、全面受益的精准助学体系,使弱势群体受益终身。保障来扬务工人员子女100%拥有公办学位。普通学校每年接纳1000多名残疾少年儿童接受融合教育。推进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建设,已建成省级高中课程基地25个。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全市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契合度明显提高。

  2.基本医疗卫生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十三五”时期,全市基本医疗体系日益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服务效率、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筑牢基层卫生网底,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中心全部达到二级医院标准。全市115家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医联(共)体建设,苏北人民医院被确定为省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试点单位,仪征市、高邮市被确定为国家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市)。县域内就诊率高于90%。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12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市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家庭医生免费签约服务、健康体检实现全覆盖。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数达30种,“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资助参加基本医保、托底医疗保障等政策全面落实。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全面覆盖 “两个险种、四类人群”,落实特药、谈判药政策,大大减轻了重大疾病患者负担。

  3.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十三五”以来,全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规模持续扩大,重点群体帮扶有力,就业能力不断提升。持续开展创业培训,建设孵化基地、实训基地,扶持自主创业,2016年扬州成为江苏唯一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的地级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整合,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被征地农民和长江流域退捕渔民实现应保尽保。完善劳动关系分析研判和预警处置机制,推动建立行业三方协商机制,开展集体协商共赢行动;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健全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激励约束机制。2017年实现市区社会保险“同城、同步、同标”,2020年实现全市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统一;逐步实现社保、就业、人才等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4.社会救助和养老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三五”时期,社会救助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9年实现全市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落实单人保和低保渐退政策。完善分类施保,加大低保对象中老年人、未成年人、重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救助力度,按照低保标准的20%增发低保保障金。全市建成颐养示范社区93个、街道养老综合体6个、街道日间照料中心17个、街道中心厨房1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1390个、社区助餐点473个,“10分钟养老服务圈”基本形成。全市护理型养老床位总数比例达到65.6%,社会力量举办或运营床位比例达到76.2%。实现全市乡镇、街道“政社互动”全覆盖,出台社区减负增效六项规定和社区证明盖章目录,创新开展“三社联动”。

  5.基本住房保障不断扩面提标提质。“十三五”时期,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公租房实物配租、限价商品住房实物配售、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公租房租赁补贴“租、售、改、补”四位一体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在不断健全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的同时,每年动态调整住房保障资格准入条件,合理降低准入门槛,不断扩大住房保障政策受惠面,对符合准入条件的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住有所居”。老旧小区整治改造544个,1560万平方米,实施棚户区危旧房改造6.3万套户;全面推进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改善行动,改造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4805户。

  6.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更加健全。“十三五”期间,不断提高文体公共服务效能,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全市建成图书馆、文化馆各7家,全部进入国家一级馆行列;“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创成第三批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24小时城市书房成为扬州文化新地标。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应急广播平台建设及省市县平台互联互通,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超95%。制定出台《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对外开放。成功举办第十九届省运会,新建改建了游泳健身中心、射击运动中心、体操馆等20个大型专业场馆。全面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 所有乡镇全部建成多功能文体广场和室内全民健身中心。

  7.残疾人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十三五”期间,不断完善残疾人保障体系,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将三、四级精神、智力残疾人纳入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范围;将一、二级言语、听力残疾人纳入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范围。免费培训残疾人6558名,帮扶5362名残疾人就业。为一户多残、重度残疾人及残疾人低保户、零就业残疾人家庭等特困残疾人群体提供按比例就业、辅助性就业和灵活就业等服务。全市建成181家“残疾人之家”,就近就便为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日间照料、文化活动、辅助性就业等服务。组织开展“无障碍观影”活动28场次,新增18个“残疾人之家”观影点。在全市建成13个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有效提升了全市残疾人体育健身的公共服务水平。

  8.基本市政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城市承载力进一步提升。大力推进“好巴士”公交,开通文昌路、邗江路、南部快速通道、扬子江路等四条公交专用道,“两横两纵”公交专用道全面形成;新购公交车1112 辆,新辟和优化公交线路88 条,公交站点500 米覆盖率达100%,实现公交线网服务全覆盖;持续推进镇村公交发展,实现镇村公交全域覆盖;建成市区公交智能管理系统、“宜行扬州”系统,公交IC卡全省互联互通。铺设供水主干管道1438公里,支管网15016公里,在全省首批实现城乡统筹区域供水。污水收集处理率稳步提高,新增污水管网约700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含县城)从91.9%提高至94%,建制镇污水处理率从71.4%提高至82.7%。采用气站、管道、瓶装等多种方式供气,实现城乡燃气供应全覆盖。建成以500千伏网架为依托,220千伏双环网的主网架,110千伏链式为主的电网结构。宝应“领跑者”等15个集中式、43个分布式、16098个自然人光伏项目和广洋湖融保达等20个风电项目顺利并网,加强59个小城镇(中心)村农村配电网建设改造,电网设施布局与城市环境协调融合,电网发展更加绿色环保。建成中国扬州云计算中心、扬州华云大数据中心、市政府大数据中心等3个公共数据中心,建成投用5G基站2500余座,基本实现市主城区覆盖。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全面竣工,完成镇扬河段三期整治和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工程,整治江都红旗河、高邮横泾河、仪征龙河下段等13条(段)骨干河道,建成“城市安全第一工程”瓜洲泵站,“不淹不涝”城市基础更趋牢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7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