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苏州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以智慧化、共享绿色化为目标,全面推进现代物流体系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打造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全国智慧物流发展示范区。

  打造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强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功能,高水平建设苏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苏州港深化改革,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和市内全域一体化。太仓港区为苏州港核心港区,以发展集装箱为主,兼顾大宗散货、件杂货;张家港港区以大宗散货和临港产业为主,兼顾集装箱、LNG清洁能源;常熟港区以临港产业为主,兼顾件杂货、大宗散货和集装箱,推动苏州港总体形成完整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把苏州港建设成为江海联运中转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深度参与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共建,在苏州规划建设民用运输机场。

  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研发与应用,聚焦智能仓储、无人配送、物流集成服务等重点领域,鼓励发展数字云仓,推进物流产业一体化、智能化发展。推动物流企业转型为具备数智化社会供应链能力的技术与服务企业,借助数字化能力,提升供应链效率,进一步降低苏州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支持冷链物流、共同配送、快捷物流、精益物流等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不断提升苏州多式联运中心功能。推动物流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 提高面向制造业供应链协同需求的物流响应能力。

  加快物流载体平台建设。重点推进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陆家浜铁路货场等项目建设,推动苏州北站与上海虹桥站共同打造国家级高铁枢纽。积极推进国家级、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强化资源整合和运营管理创新,推进京东物流智能发展研究院建设。培育具有较强实力的国际物流和供应链企业,引导物流企业向多式联运经营人、物流全链条服务商转型。

  7.商务服务。

  持续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提高楼宇经济功能品质和产出效益,打造一批纵向布局、垂直集聚的新兴服务业高端楼宇,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创新经济、税源经济、专业服务、会展经济等,促进商务服务业高端发展。到2025年,打造成为全国商务环境最优城市。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构建以高端现代服务业和IAB产业为主导的创新型总部经济集群,打造总部经济集聚高地。聚焦引育央企第二总部和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鼓励现有总部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并购重组、增资扩产等方式做大做强,培育一批本土总部企业,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总部基地。更大力度引进和培育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推动机构落户与贡献落地“两同步”,打造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知名外资总部经济特色集聚高地。

  积极发展专业服务。聚焦管理咨询、法律服务、评估服务、会计税务、广告传媒等专业服务领域,鼓励国际、国内知名专业服务企业和其分支机构落户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专业服务领军企业,加速培育一批支撑创新集群发展的高端专业服务集群。推进品牌律师事务所培养行动计划,鼓励国内优秀法律服务机构落户苏州,建设苏州自贸片区法律服务产业园,打造现代法律服务业标杆城市。积极培育本地优质会计师事务所发展为全国性大型事务所,到2025年,力争在苏全国百强会计师事务所(含分所)累计达35家。协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打造高标准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协作区。

  加快发展会展经济。深入推进虹桥—相城沪苏合作商务会展区建设,积极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大力引进国际知名会展企业、境内外专业组展机构、国际品牌重要展会及其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动会展行业与上海虹桥加强对接。

  8.人力资源服务。

  精准连接人力资源供应端与需求端,为苏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到2025年,打造成为全国人力资源产业发展新高地。

  大力推进人力资源载体平台建设,更高标准推进中国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大力支持工业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长三角(汾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载体提档升级。着力构建人力资源服务业全产业链,实施“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行动,推进灵活就业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做精做强人力资源服务品牌,重点培育一批综合性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大力引进国(境)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品牌,鼓励本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开拓国际市场。

  9.节能环保服务。

  推动碳中和碳达峰,创新节能环保服务模式,促进节能环保服务业转型升级。到2025年,打造成为全国节能环保服务高地。

  鼓励发展合同能源管理、特许经营、能效测试、节能监测等节能服务业,开展能源审计和工业节能诊断,继续推进“碳交易”等市场化节能机制,推动节能环保服务商业模式创新。鼓励发展系统总承包节能服务业,创建“一站式”整体节能服务模式。大力发展环境投融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排污权交易、环境物联网等环保服务业,支持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环境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服务。创新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服务。加快培育一批从事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发、咨询服务、推广应用的服务机构。

  (二)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多元化高品质发展。

  顺应生活方式转变和消费升级趋势,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现代商贸、现代旅游、健康服务、培训服务、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实现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高品质生活需求。

  1.文化产业。

  加快发展数字文化产业,聚焦动漫游戏、影视、网络文化等细分行业,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体育、商贸、会展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到2025年,构建具有苏州文化特点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弘扬创新文化资源。拓展创意设计、工艺美术、数字文化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培育发展数字创意、网络视听、网络原创出版等新兴领域。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扩展项目申遗和江南水乡古镇申遗,深化“百园之城”“百馆之城”“百剧之城”建设,实施苏州园林文化弘扬创新工程。推出“江南名人轶事”“运河十景”系列主题节目,推动评弹、昆曲等地方特色文化进酒店、进景区、进特色街区。完善设计研发、制作生产、销售推广等产业链条,擦亮“苏工苏作”金字招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0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