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休宁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以水稻、油菜、茶叶、菊花等主要农作物为重点,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推动现代农业绿色提质增效。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到“十四五”末实现行政村服务全覆盖。纵深推进“千名干部助力乡村振兴工程”,整合乡村振兴工作队、基层农技推广队伍、选派干部、金融专员等力量,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推动个人服务向团队服务转变,从单项技术服务向产业发展、产品营销、金融支持等全程服务转变,促进“建设乡村”向“经营乡村”转变,不断提升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能力。结合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体系建设,强化与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的合作,加速推进农业四新成果集成应用示范。鼓励农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企业研发中心。加强县、乡两级农技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实际贡献与收入分配相匹配的激励机制,力争到 “十四五”末县乡农技人员在编在岗率达到100%。持续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训,每年培训高素质农民300人。

  第六章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六业千亿”行动,坚持特色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围绕全产业链建设,以“双招双引”“两强一增”为抓手,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以提升品牌、拓宽渠道为突破口,以促进三产融合为方向,推进产业发展带、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茶(菊)产业、徽菜食材、酒水饮料等绿色食品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组织实施增收富民工程,以产业之实推进富民强村,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产业发展基础。

  第一节 打造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带(区)

  按照“规划先行、统一布局、集中建设、连点成面”的工作思路,统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创建一批特色示范带(区)。

  (一)推进茶产业“三区两带”建设。以流口、溪口地区为重点,推进有机茶、名优茶发展,发展有机茶核心示范区;以休宁经开区绿色食品加工园区为核心,以王光熙松萝、新安源有机茶为龙头,探索建设“茶叶科技示范中心”“名茶文化旅游中心”“茶衍生品研发加工中心”,培育精制智能加工集聚区;以商山、五城眉茶加工集聚区为核心,完善茶产业商贸、物流体系,发展开神、友宸为龙头的出口眉茶加工贸易集聚区;以流口、蓝田等主要产业乡镇为重点,推进“三江源”之新安源茶(菊)旅游、丝路上的松萝茶神秘之旅茶旅精品线路建设。

  (二)推进菊花产业优势区建设。稳步扩大海阳镇、蓝田镇、齐云山镇等产业核心区菊花基地规模,重点建设一批标准化连片规模示范基地,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菊花生产基地;推进渭桥乡、源芳乡、溪口镇等产业新区建设,力争全县菊花生产基地达到4万亩。推进菊花产业与旅游、休闲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两廊一镇”(屯黄、歙黟公路沿线菊花旅游长廊,蓝田菊花旅游小镇)建设,以海阳镇盐铺村、琅斯村和蓝田镇为重点,打造一批菊花休闲观光园、乡村民宿、乡村旅游特色村、精品农庄、产业体验馆等休闲旅游产品。

  (三)推进泉水鱼产业核心区建设。巩固提升板桥、汪村、岭南、山斗、龙田等山泉流水养鱼传统养殖区。发展漳河-休宁河等流域山泉流水养鱼产业示范区。开展渔业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攻关,重点发展池塘标准化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规范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提高优质特色养殖比重。以山泉流水养鱼核心区为重点,推进产业新业态发展。引入体验式消费模式,推进水产品生产和文化旅游、美食研学相结合,打造一批集休闲、观光、渔家乐于一体的泉水鱼基地、泉水鱼体验馆和渔家乐等新业态主体。

  (四)推进茶干产业集聚区建设。以五城镇为重点,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建设豆制品加工生产集中区,培育发展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中小企业为枝干、传统手工制作为补充的豆制品产业集群,推进豆制品加工产业强镇。以蓝田镇为核心,做大做强“蓝田毛豆腐”品牌。以海阳镇为重点,开发休闲豆制品(茶干)、干燥豆制品(腐竹)、液态豆制品(豆浆)、膨化豆制品(大豆素肉)等系列产品。

  (五)推进特色养殖核心区建设。立足独特畜禽遗传资源优势,加快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以蓝田镇核心区域,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建设皖南花猪商品猪生产基地。以溪口镇、商山镇、万安镇、海阳镇、汪村镇、鹤城乡等山区乡镇资源优势,打造皖南中蜂特色产业基地。传承“徽州味道”,壮大特色养殖业,实现养殖产业特色最显。

  (六)推进道地药材基地建设。围绕黄山贡菊、绿萼梅、金银花、黄精等道地药材,打造一批生态中药示范基地,实现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七)推进林特产业优势带建设。立足山地优势,以璜尖乡、白际乡等山区乡镇为重点,建设一批香榧、油茶、山核桃、香菇、木耳、山蕨等标准化“小产区”。打造绿色有机林下经济生产基地,依托特色产业扶贫以休婺、兰樟为轴,开展猕猴桃、葡萄、草莓等高价值水果种植和精深加工,建设一批最美果园,实现林特产业价值最佳。

  第二节 推进农业工业化发展

  (一)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开发。统筹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和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158”行动计划,以全产业链发展为重点,以集群化发展为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茶叶、菊花、箬叶、笋干等林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强化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以茶叶、菊花、茶干、水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突破方向,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鼓励与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大力发展营养均衡、养生保健、药食同源等食品加工和质优价廉、物美实用的非食用产品加工。推进农作物秸秆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鼓励企业引进转化提取、分离与制备技术,开发新产品、新材料、新能源。实施田头市场标准化建设工程,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社、村集体经济组织为重点,完善贮藏保鲜、质量检测、信息服务等设施。创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扩大农商直供、自营门店、商超专柜等业态。

  (二)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化发展。以乡镇为单元统筹优化农业农村资源和产业,引导龙头企业重心下沉建设原料专用基地,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创建“第一车间”“乡村工厂”,提升原料基地、产地加工、仓储保鲜等设施装备水平,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强镇和“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示范引领产镇村融合发展。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科技集成、主体集中、产业集聚,推进园区主导产业“生产+加工+科技”全产业链开发。积极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创建。

  (三)推进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在县域内统筹考虑城乡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合理规划绿色食品产业分布,形成县城、中心镇(乡)、中心村层级分工明显、功能有机衔接的格局。合理布局绿色食品加工园、优质绿色农产品加工集聚区,鼓励产业发展进园入区。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搭建技术研发、人才培训、信息服务和产品营销等平台,助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聚焦名优徽茶、徽州食品、饮料及天然饮用水、特色畜禽、特色林果、名优中药材、特色水产等生态特色产品,加快打造生态特色绿色食品全产业链。

  (四)积极布局预制菜产业发展。整合农产品加工、餐饮、物流、农产品仓储物流等企业,培育预制菜农产品消费新业态,引进与壮大一批预制菜生产加工企业,补齐徽菜食材产业从“田头”到“舌尖”产业链条。

  第三节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

  围绕“田园徽州、烟雨徽州、村落徽州”主题定位,做好“山水”文章,做活“人文”特色,做优“乡村”品牌,做精“农旅”产业。以农旅业全产业链发展为主线,丰富农旅产业体系和产品体系,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形成“农旅互促互兴、产业互补互融”的农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挖掘特色资源,推进农旅产业“融合化”。依托油菜、菊花、茶园、池塘等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景观农业、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业态,提升“两廊一区”、四大片区(齐云山片区、五城(商山)片区、月潭湖片区、板桥片区)为代表的“两花”(菊花、油菜花)农事旅游;以金源猕猴桃、春雨葡萄、盐铺菊花为代表的农事体验采摘游;以海阳庄园、月牙农庄为代表的特色农庄休闲游;以木梨硔高山村落、白际百亩梯田为代表的摄影采风创作游,以溪口祖源、蓝田金龙山为代表的民宿旅游等农业休闲和乡村旅游新业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44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