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吉林省)公主岭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2.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全面摸清存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底数,建设拟入市地块数据库,建立完善的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体系。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规范入市流程、交易、评估和登记管理等相关办法。进一步完善设施农用地政策,探索利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到“十四五”末,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农村产业发展用地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存量集体建设用地盘活取得较大进展,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全面形成。

  3.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加强宅基地审批管理。严格执行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法定制度。在防范风险、权属清晰和保证农民有稳定住所前提下,探索赋予农民住房财产权(含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融资功能。引导支持返乡人员依托原有和闲置住宅发展适合的乡村产业,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电子商务等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土地等要素保障。

  4.巩固农垦改革成果。启动吉林公主岭农业农垦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打造公主岭品牌。盘活农场资产,推进农垦国有农场企业化改造。协调推动解决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遗留问题,理顺农垦土地租赁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承包租赁收益分配机制。做好种猪种牛场改革前期准备工作。巩固提升困难农场、边境农场、生态脆弱区农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5.深入推动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以长春—公主岭市区同城化为驱动力,以和长春市融合的“三带”(环长带、长平带、长双带)建设为主轴,构建市区和镇区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增强城镇地区对乡村的带动能力。一是加快发展范家屯镇、大岭镇、响水镇等环长带乡镇,强化重点乡镇产业、民生和基础配套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二是推动陶家屯镇、刘房子街道、南崴子街道、环岭街道、二十家子镇、龙山乡等长平带的乡镇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的特色小镇;三是加强怀德镇、桑树台镇等长双带的乡镇建设,建立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服务圈生活圈,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发展。同时,注重交通提升与空间拓展的互动关系,强化重要对外交通设施与城镇内部交通的对接,引导城镇空间结构优化发展。优化完善市域公路体系,提高城乡联系的便捷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平衡城乡差异,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强化重要节点城镇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居住功能,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提高人口集聚和服务周边覆盖度。

  (二)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强化节点城镇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居住功能,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宜居生活空间、优质高效生产空间、绿色和谐生态空间。发挥城乡融合的纽带作用,增强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促进村庄布局科学、规模适度,归并行政村,缩减自然村,提升村落人口集聚度,实现公共服务供给规模合理。积极推进城中村融入城市,加速城郊村改造提升,成为连接城乡的驿站。

  (三)创新产业融合协同发展模式

  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构建主要农产品产业链的同时,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新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商,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返乡创业园等载体,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供更多的新平台,为改善农业供给、拓展农业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添新动能。

  (四)建立乡村人才振兴机制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汇聚足够的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和关键作用,不断激发乡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1.实施大学生和退役军人乡村创业计划。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广阔天地,投身乡村振兴第一线。到2025年,每年选择一批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强化系统性培训,适时进入广大农村创新创业。鼓励他们与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签订经营合同,让他们更多的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成为高素质的农业农村经理人;制定鼓励人才到乡村创业的支持政策。

  2.加快实施农业经理人培养计划。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农业经理人是乡村产业发展最紧缺的人才,也是农业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行稳致远的重要保证。加快农业经理人教育培养模式创新,打破大班上课、填鸭式授课的培训形式,逐步建立起体验式、互动式培训模式,建设新的课程体系、教师体系和授课模式。“十四五”期间,全市培训农业经理人50名。

  (五)构建农村“双创”体系

  通过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和吸引各类人才返乡下乡等政策措施,激活各类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使之成为农民持续较快增收新的动力源。

  1.建设特色鲜明的农村创业生态链。“十四五”期间,把建设农村创业生态链作为重点,从农村创业的实践出发,把工作重心引向培养大批农村创客上,让一大批有识之士进入广大农村,成为乡村创客。依托各类园区、大中型企业、知名村镇、大中专院校等平台和主体,建设一批集“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品牌+体验”于一体、“预孵化+孵化器+加速器+稳定器”全产业链的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鼓励引导第三方机构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农业农村创业园区或基地的运营管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60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