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端产业业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抢抓数字化转型战略机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领域,依托省市电力、交通、通信等企业资源,发挥新经济产业发展联盟等平台作用,以河南九域腾龙信息工程、河南交院工程技术集团、郑州兰盾电子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大力引进网络安全、大数据、5G应用等数字产业,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协同发展,推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融入郑州市“数字化转型伙伴”“万企上云上平台”行动,助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依托区域电商科创、商务楼宇、医疗服务、汽车配套等总部资源优势,培育形成以头部企业为引领,区域型和功能型总部企业为支撑,高成长企业跟进跃升的发展矩阵。重点打造以海一云商、致欧科技、名扬窗饰等为龙头的电商总部产业集群,力争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额达38亿元以上;打造以比亚迪乾元新景、融通汽车产业园、电建国际汽车产业园等为龙头的汽车销售总部产业,以饿了么、上海赞华等众包业务为核心的灵活用工平台总部集群,以郑大附属医院、省儿童医院、市二院等大学路沿线优质医疗资源为牵引的健康服务业总部产业带;支持永辉超市河南公司、康桥悦生活服务集团等总部企业在二七持续做大做强。谋划推动8个总部经济集群,新增市级总部企业5家以上。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加快发展地铁枢纽经济,依托大学路沿线地铁7号线与5号线、6号线等交汇节点,以地铁延展商业为思路,大力实施TOD综合开发。巩固发展铁路枢纽经济,围绕京广路沿线郑州铁路局、中铁七局郑州分公司、中铁通号郑州公司、铁建监理等20多家铁路关联企业,加强服务对接、机制衔接,推进延链强链、资源承接、集聚发展。提升壮大物流枢纽经济,大力发展智慧物流、绿色物流、冷链物流,重点推进苏宁物流园、深国际北方物流港、中凯冷链等现代物流载体平台扩能增效,推动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流通业联动发展,强化创新主体、产业群、供应链对接协作,形成具有区域辐射力、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三)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
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依托七一三研究所、中核五院、郑大、航院、黄科大等科研院所和创新平台,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孵化器、众创空间等重大功能性支撑平台,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力争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引领型平台8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家以上、科技型企业55家以上。扎实推进招才引智,探索建立区级人才科创公司,构建“人才+项目+资本+场景”协同引才模式,加大人才储备力度。持续推进百万大学生留郑计划、青年创新创业行动,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区,招引万名青年人才来二七创业就业。
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行“一件事”政务服务改革和“一网通办”,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提高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实现“免证办”事项520项、“即来即办”事项750项、跨省通办事项120项,打造10分钟政务服务圈。全面推行“标准地”出让,积极推广带规划设计方案和“施工图”出让,加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打通绿色通道、开展容缺办理、推进政策落实等方面不断创新,让各类市场主体充分感受到在二七创业兴业的高效便捷。
完善“18+3+1”发展体制。更好地发挥18个办事处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支撑作用,发挥二七经开区、二七特色商业区、火车站地区管委会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发展经济的主平台作用。依托二七区国有资产管理决策委员会,按照“1+4+N”模式重塑公司总体架构、明晰公司功能定位,整合成立1个区级平台公司,打造产城融合、美好城市、健康生活和科创未来4个板块,按需设立“N”级公司,进一步提升资本运作能力,拓展提质增效新空间。
(四)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积极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坚持规划引领,围绕业态更新、形象更新、功能更新,重点推进二七商圈、二七南部城区等6个城市更新项目,实现投资35亿元以上。落实金水河“一河两岸”城市更新规划,优先推动粮二库片区、郑大一附院TOD综合开发,深入谋划南部城区健康医疗产业园、锦荣时尚产业新城等5个项目。结合老旧单位楼院、低效闲置用地,有序开展城市体检,精准找到城市短板弱项,加快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计划,针对性谋划实施项目。
加快建设韧性智慧城市。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按照“两年基本见效、三年巩固提升”的要求,加强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等各环节安全管理,全面提升各类基础设施防灾减灾抗灾能力。积极推动城乡路网、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水电气暖、排洪防涝、新基建等工程建设,加快补齐城市建设的历史欠账。深度融入“数字郑州”城市大脑,加快推进二七区基层社会服务治理智慧运营中心、二七区物联感知管理服务项目建设,打造智慧城市示范亮点。深化与华润数科公司合作,加快智慧社区建设。依托“数智二七”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完善“三色管理”数据库,推动数字赋能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持续提升城市建管能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持续推进68条在建市政道路建设,建成通车道路15条,完成中小修道路2.1万平方米。开展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健全完善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的公共服务、便民商业、市政配套、休憩空间等物业管理及社区服务。完成61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6313户,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5部。加快推进侯寨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全覆盖推动“序化、洁化、绿化、亮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完善公共停车场及配套充电桩市场化运作模式,大力推广智慧停车,新建停车泊位2万个。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更严举措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推进空气质量持续好转。深化河长制,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确保国省市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持续推进国土空间增绿扩绿,新建绿地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新建综合性公园1个、微公园游园2个,改造提升公园游园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