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芜湖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10日)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0日在芜湖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徐 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推动思想大解放、环境大优化、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任务大落实,拼出了承压奋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00亿元左右(预计数,下同),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4.3亿元,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0亿元,增长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产业数字化建设等4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零基预算改革等3项工作获中央改革办全国推介。

  (一)首位产业引领发展。出台首位产业集群行动计划,集聚“整车—零部件—后市场”规模以上企业814家、整车企业10家,汽车产业营收突破3000亿元,增长36%,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7%、提高4.5个百分点。奇瑞销量突破188万辆、出口93万辆,分别增长53%和101%,与华为合作的首款轿车智界S7成功上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3%,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持续实施规上企业三年递增行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18家,居全省第二。“四上”企业应税收入增长17.3%,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应税收入增长18.5%。制定实施芜湖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总体建设规划和项目建设指南。华为云华东数据中心一期江北项目调试运行,云安全项目入选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示范工程;长三角(芜湖)智算中心建成投用,芜湖集群算力调度与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建筑业产值突破千亿元。无为市特种电缆产业集群、湾沚区通航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获批工信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海螺集团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名单。海行云平台入选国家级双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

  (二)“双招双引”更加聚焦。围绕十大新兴产业25个优势细分领域,精准开展“敲门行动”,举办“投资芜湖行”系列活动,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13个,滨江文旅产业新区、中国联通长三角(芜湖)算力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地;一体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开工、建设、投产,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32个,天宸能科、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业链项目开工建设,天马微电子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赴欧洲、日韩、东南亚开展外资项目招引,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法国佛瑞亚座椅、日本彩色光刻胶等项目顺利签约。常态化开展“百校大宣讲”,举办紫云英人才日、金秋人才周等活动,启动新一轮万名大学生城市体验活动,新招引大学生8.8万人,引进领军人才393人、高端人才2724人。

  (三)投资消费支撑明显。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债等资金近225亿元,1315个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库,凤鸣研创中心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皖江学院新校区一期投入使用。交通设施投资增长70%、创历史新高,沪武高速无为至岳西段等一批重大交通设施建成投用。在全省率先出台促进民间投资行动方案,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3%。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4.8%,新增限上商贸单位986家,商务服务业营收增长32%。开展“徽动消费·生活芜优”系列促消费活动,丰富夜间经济业态,发放消费券2.3亿元,带动消费超36亿元。芜湖古城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新增3A级景区5家、国家级旅游民宿9家。

  (四)“产业+科创”迈出新步伐。组建市创新委员会,建成芜湖科技大市场,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破千亿。壮大科创型企业队伍,新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95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突破2000家和300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家,占全省21%。推动规上企业研发“双清零”,27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零”突破。工商银行在芜设立首个非省会城市总行级科创中心。实施“赤铸之光”重大科技项目20项。新认定首台套产品31个、首批次新材料4项、首版次软件10个。湾谷科技园等5个创新园区投用,建成80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在孵企业2000余家。与合肥工业大学共建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启动运营皖南医学院脑科学研究院、国家航空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产业创新中心1家。安徽创新中心全面运营,海归人才等10个项目签约。获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产业创新研究院数量分别占全省36%和22%。国营芜湖机械厂一项发明首获中国专利金奖。“芜湖造”通用航空发动机填补国内自主研发空白。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至3.76%,城市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26位。无为市入选全国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

  (五)融入长三角取得务实成果。全力推进我市与上海核心发展区域的深度链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芜湖产业创新中心二期开工建设,集聚企业20家、招引高端人才近百人。沪苏浙在芜投资亿元以上项目416个,实际到位资金占省外投资总量近57%;吸纳沪苏浙高校院所技术合同成交额近1.7亿元,增长1.5倍。宁芜高速改扩建等工程建成通车。“长三角政务地图”上线高频事项5.6万项,汇聚服务场所近4500个。推动数据中心集群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动发展。成功举办低空经济发展大会、长三角(芜湖)人工智能视觉算法大赛、氢能产业合作发展大会。发起成立长三角快递物流智能装备产业联盟、长江城市氢能产业协同发展联盟。协同共建科创飞地等2项创新案例入选全省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佳”。

  (六)开放势能持续释放。实施“徽动全球·出海芜优”行动,帮助企业抢订单、拓市场,实现进出口总额超185亿美元、增长35%。芜湖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40万标箱,占全省比重近六成。开通全省首条集装箱万吨级外贸直航近洋航线。江淮运河通航,裕溪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建成,合裕线航道货运能力增加一倍。三山港口岸开放通过国家验收。长江航运综合服务新模式获全国推广。三山综合物流园入选国家示范物流园区。芜宣机场年度客流量首次破百万,升级建设4E级中型机场、货运枢纽机场。塔桥多式联运基地加快建设。芜湖自贸片区上线运行“一站式审批平台”,实施“首席审批师”改革,办事时效优化提升84%。保税跨境贸易电商业务交易量和交易额均增长100%。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974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