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5年1月3日在广德市第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钱 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极不平凡、极其不易、极具考验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多重叠加的风险隐患,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一心、奋起直追,经济社会发展承压向前、稳中有进、不断攀升。
一年来,我们紧盯“工业强市”,埋头苦干、逆势奋进,交出了一份提振信心的经济答卷。出台稳投资、促消费、优环境系列支持政策,牢牢稳住了经济大盘。初步测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5亿元,居宣城市第一位;存贷款余额超1260亿元,存贷比居全省一类县第三名;工业用电量突破42亿千瓦时,居全省第五。强邦新材登陆深交所主板,本土上市企业达4家。税收超千万元企业达到74家,居宣城市第一位。再次入围全国综合实力、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和新型城市化质量百强县。连续五年获评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十强县。
一年来,我们紧盯“康养名城”,主动作为、克难攻坚,促成了一批影响深远的大事喜事。沪皖两地政府主要领导来广实地考察、协调推进,“1+4”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订。长三角(广德)康养发展有限公司实现实体化运营。仁济医院广德协作医院、长三角现代康养产业学院成功挂牌。新建“竹乡画廊”40公里,创成全国首批旅游公路。连续举办“铁立方”铁人三项、马术、马拉松、木球、“银龄好声音”等10余场文体赛事,城市知名度显著提升。
一年来,我们紧盯“项目为王”,精准施策、抢时争速,实施了一批牵引全局的重大项目。工业强市“6543”计划考核位居宣城市前列。百亿人本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50亿元鹏辉新能源、42亿元协鑫集成等项目签约落户。青钠、肯美特项目开建,固德威三期、芯聚德等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相继投产。G50广德北环(线)、G318分界山段本月通车。凤凰山水库主体工程完成30%。
一年来,我们紧盯“民生为大”,共建共享、尽力而为,干成了一批惠民暖心的民生实事。投入3.7亿元,高质量完成省定民生实事。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建成长三角名师工作室5个,送教16场;建成长三角名医工作室4个,引进名医接诊5.2万余人次。提高县级基础养老金标准,惠及群众10万人。高质量完成征兵任务,大学毕业生入伍比例位居宣城市第一。连续三年荣获“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三。
过去一年,我们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五年建设”任务,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累累硕果。
(一)深入落实“区域合作深化年”,融圈入群更加紧密
大平台量质齐升。经开区获评省碳达峰试点园区。投产企业880家,完成税收28.2亿元。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获省政府批复,广德片区共落户亿元以上项目37个、总投资503亿元。开展“五个五”整治,处置批而未供、闲置及工业低效用地5000亩,“标准地”供地2400亩,连续八年位列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前五。祠山岗邻里中心二期主体完工,110kV青元岭变电站建成投用。一区三园配建职工住房2500余套。东区智慧物流产业园建成,化工园区完成较低安全风险等级省级复核工作;北区汽车零部件产业10亿元以上项目招引实现突破;西区全诚新材料、功堂科技实现当年投产、当年税收超千万。国投公司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评价位列全省第二,经开集团建成标准化厂房超一百万平米,两家公司均获评AA+信用评级。
大合作深度融合。全市进出口总额达10.9亿美元、增长18%。“库港”联动持续深化,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口总额增长50.4%、位列全省第二。长高高速启动建设,S459广安路、S203四合段等项目加快推进。省际毗邻乡镇公交通行实现全覆盖。与长兴、溧阳等地合作打造康养旅游线路10条。20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长三角地区跨省通办。
大康养破题起势。康养基地概念性规划、产业规划编制完成。核心区流转土地3600亩、征迁3.7万平米。引进康养文旅类项目29个,总投资26亿元。累计发放“文旅贷”19笔、5400万元。康养会客厅建成投用,长三角国际马术中心主体完工,云梦溪谷、溪竹山庄等一批康养项目建成运营,开元森泊度假乐园等标志性项目加速推进。创成卢湖竹海省级旅游度假区,太极洞风景区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再创新高。
(二)深入落实“产业攀高攻坚年”,强链固基更加坚实
产业集聚迈上新高度。实现规工产值750亿元,规工企业达596家,稳居全省县域第二。坚定不移壮大“1+2+2”产业体系,五大板块产值占比65%。印制电路板产业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智能工厂1家、数字化车间2家。广信股份入选省制造业企业“亩均效益领跑者”,永茂泰入选省民营企业制造业百强,固德威入选省首批零碳产业园区。
项目实施取得新突破。坚持每季度开展现场观摩和集中签约、集中开工,创新推进“五未六节点”改革,年度212个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1个、新开工101个、新投产83个,当年签约、当年开工项目40个。争取中央预算内和国债到位资金25.1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亿元,到位国债资金连续两年位居宣城市第一。累计设立产业基金7支,参投项目32个,投资规模16亿元。
科技创新汇聚新动能。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7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17家,均居宣城市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50家。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3%。广德创新港创成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2家。永茂泰、东威科技跻身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项目。获评省科普示范县。
为企服务打造新标杆。召开政商恳谈会、企业家座谈会、产需对接会43场次,办理企业诉求363个。开展小微企业融资专项活动,助企融资18.4亿元。兑付创优营商环境资金8.26亿元。审批土地6000亩、林地1860亩,成功承办“节地中国”研讨会,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创建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推进“证前指导”服务改革。启动“无证明城市”创建。实施“厂中厂”专项提升行动,帮扶企业326家,整治隐患980个。
(三)深入落实“城镇能级提升年”,扩容提质更加协调
城市建设加力提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桐汭大厦建成投用,全民健身中心本月交付,党校教研中心、G50广德出口改造等重大项目加速推进。最美无量溪东岸段建成。新增绿地面积10.2万平米、城市绿道4.5公里。新改建市政道路9条。新建停车泊位5500个、汽车充电桩200台。建成大货车免费停车场,面积6万平米、车位600个。新建燃气管网37公里。改造污水管网48公里,完成小区雨污分流改造18个。
城市管理日臻精细。“智慧门楼牌”入选省优秀数字政府场景名单,累计上线便民服务事项39项。启用智慧城市无人机应用场景,开展“空地联勤”130次。征收房屋7万平米,拆除违建1.5万平米。改造老旧小区3个,开展自建房整治1000余户,试点推进石油公司宿舍“自主更新”。装修垃圾分拣中心、餐厨垃圾及油脂无害化处理中心建成投用。持续开展物业服务专项提升行动,投诉量下降15%。
城市经济不断向好。创成国家县域商业“领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93.2亿元、增长3.5%。开展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活动,拉动消费2.7亿元。稳妥化解房地产领域潜在风险,积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广德黄金芽”品牌价值大幅提升,明德竹木创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老王竹扇创成“中华老字号”,宜广紫砂等4家企业获批“安徽老字号”。桃州举办首届草莓文化艺术节,城郊经济快速发展。桐汭、升平、祠山积极培育限上商贸企业,全年销售额增长23.8%。
(四)深入落实“乡村振兴突破年”,宜居宜业更加彰显
壮大农业产业。找回耕地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6万亩,粮食生产实现“二十一连丰”。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3家,新增“两品一标”农产品5个。完成长三角绿色康养食品产业园规划编制,食品加工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地道广德”入选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优秀案例。村集体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村117个。中部地区镇域经济评选,新杭蝉联前十,邱村、誓节挺进百强。柏垫成功签约天元钓技“大武台”项目。杨滩引入双枪项目,启动“以竹代塑”产业示范园建设。四合建成农村创业基地。卢村全力打造生态民宿小镇。东亭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创建获宣城市一等奖。
完善基础设施。卢村水库、东亭河创成省级幸福河湖,建成省级标准化管理中型灌区3个。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完成总体进度62%,新杭片区实现通水。提质农村公路77公里,广卢路入选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承办全国“公路助力乡村振兴”经验交流会。大力实施“千万工程”,新建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10个,整治提升自然村220个,创建精品自然村11个。桃园、甘溪创成省级休闲旅游精品示范村。获评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国家县级水网规划先导区,水利建设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优化生态环境。以迎接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契机,全面起底环保问题,做到即知即改、真改实改。连续五年获评中国最美县域。PM2.5平均浓度、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优于考核目标,企业异味相关投诉下降25%。国省控断面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广德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获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跨省非法转移倾倒建筑垃圾案件全数查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全面完成。松材线虫病疫区全部拔除。
(五)深入落实“幸福广德推进年”,惠民安民更加有力
民生保障持续完善。“零工市场”体系全面铺开,带动灵活就业2000余人。持续推进创业广德行动,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超亿元。新杭试点挂牌全省首个乡级人才驿站。发放救助资金1.1亿元,惠及低保、特困、孤儿、残疾人等困难群体。高龄津贴实现“免申即享”。培育“嵌入式”养老机构1家,完成适老化改造400户。累计建成公益性公墓20个。
教育事业持续进步。获评省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实验区。改扩建学校18所。4所公办幼儿园与上海市示范园开展结对帮扶,科创实验学校与华东师大深化合作办学。桃州四小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机电学校获批全省优秀中职学校,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智能制造专业学院,建成广德工匠学院,培育技能型人才500余人。
医疗服务持续提升。成功举办第二届中澳全科医学高层论坛,培训乡村全科医生100余名。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通过省级评估。创成基层示范中医馆1所、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6个,建设农村急救哨点27个。医保基金监管常态长效,完成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22批次,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实现全覆盖。
社会大局持续稳定。践行“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持续深化社会矛盾风险隐患“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治”,信访总量持续下降。建成城区警务工作站6个,实现警情三分钟快速处置。持续开展扫黑除恶“打早除小”行动,刑事案件发案数下降14.6%、破案数上升15.3%。亡人交通事故数下降19.7%,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下降25%。落实食药安全管理责任,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
过去一年,政府系统执行效能显著增强。始终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做好省委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推动中央、省市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始终深化法治建设,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推进,“八五”普法有序开展,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始终狠抓作风建设,树立狠抓落实鲜明导向,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改进文风会风,政府系统干事创业的劲头越来越足、氛围越来越浓。始终推进廉政建设,严肃处理政府系统危害群众利益的腐败行为。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三公”经费持续下降,“三保”底线持续兜牢。政府债务风险保持在“绿色”低风险等级。
各位代表,奋斗饱含艰辛,成绩来之不易。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坚强领导、有力指挥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参与、关心和支持广德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过去一年,我们负重前行,付出了成倍努力和心血,但受到一些不可预期因素的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和规工亩均税收增速未实现市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未来科创城产业示范园、上汽检广德基地二期、国家机动车质量检测中心3个谋定的重大项目推进不快。同时,生态保护没有到边到角,新业态新领域风险隐患存在治理盲区,少数干道交通拥堵、部分区域停车泊位偏少、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优质医疗教育服务供给不足等民生问题亟待破解。对此,我们将认真反思、直面问题,采取有力举措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市委和全市人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