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芜湖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10日)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比如: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与预期目标有较大差距。产业集聚规模亟待扩大,新兴产业竞争力不强。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减少,签约项目落地转化率不高。科创生态还不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还不健全,科技金融发展滞后。改革进入深水区,市场主体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产出效益与长三角先发地区差距明显,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能级还有待提升。城市治理还不够精细,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压力短期内还难以消除,城市美誉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政府系统少数干部的专业能力不强、担当精神不足,主动“跨出一步”还不够,创造性落实能力仍需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更多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持续攻坚克难。

  二、2024年发展形势和主要预期目标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一年。当前,尽管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但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站在芜湖发展的长周期坐标点,我们正处在实现“聚焦高质量、冲刺八千亿、建成副中心”的关键期、上升期,党中央、国务院对今年经济形势的研判,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系列重大部署,给我市发展带来了极大机遇,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将进一步增强,更加注重政策协调配合,有利于争取更多政策、平台、项目在我市集聚耦合,放大组合效应;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我们这座制造业城市发挥产业基础、数字服务优势提供了广阔空间;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这将有利于发挥我市城镇化率较高的优势,进一步释放消费潜能,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下达也将带动更多有效投资;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增强了信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将更好发挥我市联通长三角和中西部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作用,进一步释放“沿江就是沿海”的优势;突出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让我们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能够更好地借势建设人民城市。

  从发展挑战看,我们也处在转型期、困难期,标兵渐远、追兵渐近,在新的竞争形势下,如何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实现经济发展更高质量和更快速度的统一,展现省域副中心城市担当,为全省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如何在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同时,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新动能;如何在财政紧平衡的背景下,加强资金统筹,优化支出结构,实现财政运行平稳、可持续;如何在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过程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如何在城市软实力竞争日益激烈环境下,实现“内外兼修”,塑造芜湖城市品牌,是我们必须面对并积极应对的挑战。对此,我们唯有树牢强烈的政治担当和使命担当,敢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善于运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开辟发展新赛道、赢得竞争新优势,才能不负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和全市人民的期待!

  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牢长三角一体化意识、省域副中心意识、首位产业意识,精准把握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环境优化三个重点,注重一体推进、同向发力,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持续完善产业、创新、智慧、金融、政策、人才、场景、生活服务和社会治理等八个平台,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融通、人才、服务等五个层级,打造“芜湖制造”“芜湖服务”“芜湖科创”“芜湖消费”“人民城市建设”品牌,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动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首位产业规模力争占全省一半以上,培育更多千亿级产业;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持续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相匹配;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下达指标,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

  三、2024年重点工作

  实现全年目标,重点要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优化政策机制,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

  提高政策工具质效。全面优化整合政策体系,统筹好规划、财政、产业、科技、金融等政策工具,放大组合效应。建立常态化政策动态评估与调整机制,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实施效果。出台实施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及制造业、科技创新、生产性服务业等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全力帮助企业解决税费、融资、用工等方面难题,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2500家以上,新增政银担100亿元以上。做强物流直通车品牌,力争全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2.5%。紧扣企业发展需求,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次以上,实施“高薪优岗”计划。用好“惠企政策网上超市”,推进更多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

  推动有效投资攻坚。统筹财政、国有平台、基金等多渠道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积极争取增发国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地方专项债券,推动实施重点项目921个。强化制造业投资的关键支撑,加快建设新型显示模组、光储一体新能源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挖掘基础设施投资潜力,实施“四促”攻坚项目130个以上。增强民间投资活力,为民营企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战新产业创新载体等领域建设创造条件。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974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