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持强功能、塑品质,城市建管日益精致。承载能力更强。实施60个中心城市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38.45亿元。优化全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阶段性成果,开展违法用地清查整改“百日攻坚”和严禁乱占土地建设(建房)专项行动。服务宁淮城际铁路全面施工,建成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先导段,京沪高速扩建工程顺利通车,264省道淮安区段特大桥贯通。新改建市政道路10条,整治纬三河、新涧河,新建雨污管道11公里。改造老旧小区60个、后街背巷10条,搬离D级危房236户;加快7个定向商品房项目建设,交付安置4688套。实施永怀路提升工程,打造58户“老宅庭院”样板,新建瞻岱园、寄思园等10个城市游园,完成里运河慢行系统三期提升,新增绿地面积8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83%。综合管理更优。开展“大拆除、大执法、大提升”攻坚行动,取消道路中间护栏,有序撤除主干道垃圾桶,推广多杆合一、广告牌统一经营管理,打造翔宇大道等3条精品路段,更好营造清朗空间。设立24个综合执法进小区工作站,114个小区垃圾分类亭全覆盖;健全小区物业第三方测评机制,依法清退7家物管企业,皇冠国际小区获评省级红色物业示范点,入选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省级示范物业管理项目各2个。生态环境更美。长效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京杭大运河淮安区段省交办9项问题整改,建成6个山水工程项目,新建6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三堡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国省考断面优III比例达91.7%。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主题宣传活动获水利部通报表扬。落实84个年度重点治气工程,率先在全市完成国三及以下柴油车淘汰任务,PM2.5浓度34.6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81.4%。加强土壤污染安全利用联动监管,全面落实林长制,新增绿化造林991.35亩。文旅气质更显。做优河下古镇品质内涵,南片区启动环游线路和配套停车场建设,改造提升闻思寺,吴鞠通中医馆开馆,蓝·数字文旅产业园即将建成;茶巷片区清溪园、沁园等古典园林加快建设,完成竹巷街改造;北片区15家高品质餐饮落地运营。承办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现场会,组织演艺进景区160场,建成周恩来故居南侧等3个停车场、新增停车位400个,来淮游客541.4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6亿元。
(四)坚持惠民生、增福祉,幸福指数不断加码。乡村振兴蹄疾步稳。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排查整治问题4.3万个、收回集体土地22.28万亩,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9368.73万元,50万元以下村清零,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37元、增长8.5%。新增高标准农田9.4万亩,创建4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因地制宜打造车桥芡实、流均富硒米、施河杞柳、平桥稻虾等特色产业基地,粮食总产量98万吨,荣获省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县区、省食品安全示范区。施河镇通过省经济发达镇改革第一轮考核评估,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百斯特鲜食获评省级链主企业,苏食肉品等获评省级骨干企业;新增省市示范家庭农场35家。实施农村综合环境提升工程,打造生态河道85.55公里,提升农村公路30公里,建设农村公路安防工程457公里,改造农村户厕超万座,改善农村住房条件2047户,建成省级绿美村庄4个、美丽宜居乡村48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8个。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发放富民创业贷款1.17亿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3.52亿元,建成2个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城镇新增就业超6000人。完成360户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累计发放救助金2.51亿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208元,1.69万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保;城乡居民医保覆盖率达99%,范集镇、施河镇医保服务站入选省级示范点;拍摄微电影《守护》,获国家医保局表彰。慈善总会获评省最具影响力慈善组织,朱桥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创成省级示范点。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双减”典型案例被教育部推介,儿童剧《新安旅行团》荣获中国儿童戏剧节优秀展演剧目奖,2项成果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所学校获评全国新时代雷锋学校。以县中振兴为引领,历史性解决教师职称“评而未聘”问题,城乡教师交流创新做法受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淮安中学等3所中学获评市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全区一本达线率提高8.2%。加强教育联盟共建,开工建设江苏淮安金陵中学。提升县域医疗水平,设立名医工作室21个,引进博士生4名,淮安医院结对省肿瘤医院,建成省社区医院3个、省健康促进医院1个。接受第五轮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博里镇、苏嘴镇、朱桥镇通过国家卫生镇考核评估,顺河镇、复兴镇、漕运镇通过省卫生镇考核评估,创成省卫生村77个、省健康村3个。承办省级以上体育赛事4项次,高标准完成2023淮安马拉松保障工作,新建体育公园1个、健身步道10公里。成功举办第四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颁奖典礼,荣获省第四批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建成区镇两级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深化信访接待“一线三包”活动,全市首创 “东南民商事调解中心”,“八五”普法通过中期评估,钦工镇宋集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创新“1×5+N”主动巡防模式,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群众安全感达98.96%。守好安全生产底线,推进“一支力量管安全”,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省市交办233国道安全隐患整改率100%。落实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区人武部被淮安军分区表彰为全面建设先进单位,征兵“五率”持续位居全市第一,军人退役“一件事”网上办工作获省通报表扬。
(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始终把讲政治作为首位要求。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打好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主动仗。全面抓好省委巡视反馈14大类51项问题整改,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始终把尚法纪作为第一准则。修定落实区政府工作规则。集中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修改4件、废止23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出台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办法,强化预算刚性约束,持续压缩“三公”经费及一般性支出。始终把优民生作为根本取向。区政府常务会按月听取12345便民热线运行情况,剖析典型案例,累计处理各类诉求工单9.7万件。主动公开政务信息1.1万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51件、政协委员提案188件,满意率分别达100%、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