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8日)

  做优现代服务业。发挥主城区楼宇林立、商圈密集优势,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推动闪送全国客服中心和华东结算中心等企业总部早日落户,年内新打造税收超千万的“垂直开发区”6栋以上。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高标准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推动360数字安全研究院、思威博电商直播平台等项目建成运营,园区入驻企业突破50家、年开票超20亿元。稳步提升金融业发展能级,推动更多人才、资源向金融中心集聚,金融和类金融机构入驻总数超60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加快推进港航仓储服务中心、增力仓储智慧园等项目建设,顺丰创新产业园上半年竣工运营、年内入选省服务业重点项目,全力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

  做特近郊型农业。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积极推动“小田变大田”,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亩,稳步提升粮食安全和质量水平。持续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支持淮香食用菌等企业发展壮大,推动数字化现代农业产业园、浪潮红椒产业综合服务园等项目加快建设,不断提升“淮安红椒”等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甘露大米等生态产品附加值,让清江浦的农产品叫得响、吃得开、销得旺。充分发挥近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全面加快现代都市田园建设,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美丽田园、景观农业、农耕体验等新业态新场景,推动三千莓农场、顺河洞渔谷田园、二河生态廊道等项目早出形象、快出成效,拓展市民周末休闲旅游新空间。

  (三)深化改革创新,在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上展现更大作为。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创新路”,全力突破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激发发展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强劲动能。

  打好重点改革“组合拳”。一体推进“放管服”“一件事”改革,扎实做好施工许可全链条事权下放承接工作,持续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最大限度减环节、省材料、缩时限。加快财税金融改革,强化运用零基预算理念,探索建立预算绩效管理财审协同联动机制,一般性支出压降比例不低于10%。深入实施开发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去行政化、去社会化方向,全面建立“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减”的制度体系,推动人员力量、资源要素向招商一线、服务一线集中,真正把招商队伍活力、产业发展动力激发出来,确保清江浦经济开发区在省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奋起直追、大幅进位。落细落实国资管理十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三大平台公司将主营业务向城市运营、产业发展、金融服务、片区开发等领域聚焦,不断提升经营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聚焦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目标,进一步发挥科教资源优势,用好清河总部经济园等科创平台,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出企业主导地位,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计划,全年新招引科技型项目50个以上,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新增省星级上云企业20家。加强与淮师、工学院等本土院校的对接,持续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社会研发投入超8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5亿元。围绕企业创新需求,绘制“人才技术供需图谱”,持续加强“双招双引”,力争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20名。

  奏响营商环境“最强音”。坚持“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全面落实营商服务专员制度,动态解决企业反映的能源、物流、金融等方面突出问题,切实压降企业综合运营成本。优化完善产业扶持政策,确保各项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应享尽享,全年发放普惠小微贷款超260亿元,新注册市场主体1万户以上。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入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和知识产权保护,常态化召开政企协商座谈会,打造“清·亲帮办”服务品牌,让民营企业在清江浦轻装上阵、安心发展、茁壮成长。

  (四)突出内涵品质,在提升中心城区能级上展现更大作为。紧紧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全面做好城市形态、业态、生态、神态“四态提升”文章,打造更加宜居、更有韧性的品质城区。

  提升城市功能品位。用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着力推动生态、生产、景观“一地三用”,加快打造城乡一体、风貌协调的现代田园城市。统筹实施总投资169亿元的中心城市项目,大力推进石塔湖、老人武部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全力营造便捷畅通的出行环境,打通洪门路、东风路等一批“断头路”,完善明远路、清安北路等城区路网配套,提档升级“四好农村路”5公里,新增停车泊位700个。加强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实施西南片区综合管网改造工程,完成清河新区等易积易涝点改造。加快化工新村等片区城市更新步伐,改造提升新民小区等78个老旧小区,文庙三期等安置房竣工交付,持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三级先导”工程建设,高标准打造古庄牛、后左等“千万工程”示范片区,创成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4个。

  加强城市长效管理。按照“六化、四高”要求,健全完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统筹推进高架沿线、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周边等重点部位整治,扎实开展文明交通、文明养犬等主题宣传活动,努力营造清朗有序的公共空间。充分放大“红色物业”品牌效应,深入推进物业服务行业信用管理和综合执法进小区,着力打造一批管理规范、服务优良、环境宜居的“美好家园”,物业管理水平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年内基本实现居民小区全覆盖,盐河街道创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省级试点乡镇。推动“城市家具”标准化、户外广告艺术化设置,精心塑造里运河沿线空间风貌,精雕细琢提升城市品质。

  彰显城市文化底蕴。坚持以文兴城、以文化人,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助力清江浦发展的“硬支撑”。进一步发掘城市历史记忆,加强丰济仓、都天庙等重点片区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加快打造酱醋坊工业记忆公园,完成东大街升级改造,让积厚流光的历史底蕴在现代清江浦焕发新的生机。以“运河IP”为切入点,深入挖掘漕运、美食、河工、戏曲等特色文化资源,加强与喜马拉雅等视听平台深度合作,精心创作“最忆清江浦”主题文艺精品,组织开展大运河非遗展、御码头美食节、花街音乐节等系列活动,更好传承运河文化、展现城市魅力。广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文明城市、书香城市建设,让文明和书香成为温暖城市、润泽心田的文化符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966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