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极具考验、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和叠加交织的风险挑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冲击,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全面推进“特而精、最南京、高质量、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拉高标杆、迎难而上,加压奋进、勇挑大梁,跑出了经济加速度,积蓄了发展新动能,较好地完成了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我们坚持发展为要、实干为先,全力以赴抓项目、优环境、稳市场,实现了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较快增长。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9%,增幅均位列全市第一;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6亿元,同比增长超20%,增速居全市第一;被评为全省首批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新街口商圈成功入选首批12个全国示范智慧商圈,全省唯一;熙南里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保护了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时因势不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完善应急处置预案,严格落实第九版、二十条、新十条等政策要求和规程标准。全区各级党员干部、医务人员、社工、志愿者,舍小家为大家,默默坚守、甘于奉献,确保了感染者转运救治、集中隔离、居家服务、核酸检测、老年人群疫苗接种等工作有力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
我们坚持底线思维、动态研判,不断加强重大风险预测预警能力建设,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切实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统筹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积案化解、金融风险防控等各项工作,积极有效应对连续40多天的极端高温天气,全区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三年大灶”圆满收官,居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焦稳企增效,经济运行承压回稳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激发创新活力,着力扩投资促消费,助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助企纾困精准实效。常态化开展“服务企业·面对面”行动,推动国家、省市惠企政策直达各类市场主体。不折不扣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累计为企业办理退税减税38.5亿元、减免经营性国有用房租金1.2亿元;强化援企稳岗保障就业,发放稳岗补贴1.65亿元;加大金融扶持中小企业力度,帮助1000多家企业获得银行贷款64亿元。创新推出“休眠”转“歇业”制度,助力经营困难企业蓄势再出发。树立企业质量标杆,新认定江苏精品企业2家,晨光集团获得省长质量奖提名奖。加强企业上市培育,弘业期货在深交所主板挂牌,莱斯信息、长江都市进入受理审核阶段。
发展动能加速转换。数字赋能传统产业挖潜增效、新兴产业加速升级,全年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达124亿元,同比增长10.5%。全面启动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累计实施“智改数转”项目92个、企业74家,通过星级上云企业认定10家,联通物联网、金陵智造研究院入选市级服务商库。加快商贸业转型步伐,中央商场、金鹰百货等开启智慧零售新模式,苏豪云商获评省级数字商务企业。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开发秦淮灯彩、科举文化等特色数字藏品。拓展金融新赛道,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总部大楼竣工落成,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545亿元,增幅达15%。
科技创新蹄疾步稳。创新主体扩面提质,全年新增科创载体10万平方米,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增至16家;新增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总量达1240家,高企总数突破500家;新增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23家,博兰得电子等15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华设设计集团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进入全市第一方阵。全年引进国家重点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省“双创博士”13人、紫金山英才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34个。创新协同持续深化,携手南航大、南理工推进“创新湾区”建设,长三角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微电子学院创新中心等2个校地共建平台落地。
消费贸易稳步回升。多措并举扩大内需,提升地标商圈能级,南京万象天地建成开业,新百裸眼3D大屏正式投用,门东街区被评为首批“江苏省示范步行街”。持续回补消费市场,全年开展规模消费促进活动460余场,引进高端消费品牌首店、旗舰店、形象店112家,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0亿元。千方百计拓展外贸,成立外经贸企业发展互助联盟,开展出海企业“护航行动”,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超770亿元;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7亿美元、跨境电商进出口突破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6%和28%。新街口金融商务区获评“省级服务贸易基地”,省级服贸重点企业入选数量位列全市第一。
项目推进有力有序。加强重大项目节点管理,形成接续建设有效机制。金陵中环B座等15个项目建成竣工,全年新增各类载体82.5万平方米。攻坚项目实质推进,新华社地块完成征收扫尾,中航科技城签订项目重启补充协议,即将先行启动教育地块建设。一体化推进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成立总规模20亿元的区政府投资基金,已设立两支子基金,当年实现项目投资1.6亿元;华能分布式光伏、中国黄金区域总部等103个有质量项目落户秦淮,全年实际利用内资突破120亿元。加快产业空间提质增效,苏豪大厦等10个载体改造提升项目全面实施,全区新增亿元楼宇2幢,晨光1865等四个园区坪效同比增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