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力营商环境,谋实服务之策,打好加减乘除新战法
在要素保障上做“加法”。强化县级领导联系包保企业机制,组织企业家座谈会,及时听取解决市场主体诉求。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全程帮办代办机制,健全拖欠账款投诉处理和信用监督机制,强化水电气能要素供给。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完善人才引育机制,服务青年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做大人才资源总量。开展银企对接、政策宣讲等惠企活动,提高全要素保障能力。
在政务服务上做“减法”。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和政策资金“一键送达”机制,推动行政审批“极简化”。拓展政务服务“快办”工作法,发挥不动产登记交易、企业开办等专厅作用,做到进“一扇门”办“一揽子事”。推广全省一体化智能自助系统,完善“一制度两窗口”服务机制,提升7×24小时服务能力。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加强数据资源共享和电子证照互认,打造一流政务环境。
在激活市场上做“乘法”。全面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减轻市场主体经营负担。严格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构建利企惠企市场环境。建立营商环境“体验官”制度,多渠道获取市场主体感受。强化政策扶持,推动弘昌新材料、力幕科技等企业上市,实现本土企业主板上市新突破。
在企业执法上做“除法”。严格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加强监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依法公开监管标准和规则,杜绝选择性执法和让企业“自证清白”式监管。强化事前预警告诫机制,实施“体检式”监管服务,让服务跑在监管前。推进“一业一查”联合抽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扰。健全柔性执法机制,实行轻微免罚和行政调解告知引导制度,构建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
(四)聚力改革攻坚,谋实创新之策,探索开放发展新路径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优化职能配置。深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探索项目选址方案比选制度,放大土地利用效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全县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全省医改提供濉溪经验。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升国企价值创造能力。整合国有资产,盘活存量资源,做好“三变”文章。
优化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政策支持,实施高企三年倍增、高产四年翻番行动,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40家。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力争新增省级研发平台3家。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谋划科创飞地,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0个,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35个,登记科技成果120项,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5亿元以上。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创建省科技特派团、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家。
强化对外开放合作。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度拓展与徐州合作领域,高水平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6+2”实验区。坚持高频对接,推动与上海市浦江镇共建合作园区,创建省际合作园区示范区。谋划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营造数字经济生态圈。扎实推进联动创新区濉溪经开区区块建设,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建立外资外贸企业之家,实施展会年和本地出口专项行动,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
(五)聚力四大片区,谋实协同之策,推动城乡融合新跨越
锻造工业片区引擎。坚持以开发区为载体,抓好金属新材料、装备制造、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深化“小管委会+大公司”改革,动态调整赋权事项,实现园区事在园区办。启动海棠路南延、英科大道西延工程,加快第二污水处理厂扩建及提标改造,完成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估问题整改,提升产业承载能力。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开展低效企业专项治理,重点推进凯强力、中祥制药等项目处置,实现“腾笼换鸟”。
释放农业片区优势。坚持以百善为中心,依托“一带三区”,重点发展精品设施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推动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鼓励永民、柳丰等重点企业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提高研发创新能力。坚定南部次中心发展信心不动摇,优化空间规划,加快徐淮阜高速、煤化工连接线等项目建设,完善污水处理、学校、商业等基础配套,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搬迁安置人口集聚地,打造成“产业兴旺、配套完善、环境优美、服务优良”的新型城镇化先行示范区。
提升县城片区形象。坚持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开展单元规划修订,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构建“5分钟、15分钟生活圈”。实施整县污水综合治理,新改建沱河路、玉兰大道等雨污管网,提升海绵城市属性。加快乾隆湖、河西等片区开发,推动合欢路北延,打通主城区与高铁片区连接通道。实施溪河路涉铁立交改造,推动S238城市道路、金沙路、滨湖路改造提升,贯通濉河西路、闸河路,加快玉龙路西延,全面打通城市“主动脉”。开展国家卫生县创建,确保达到创建标准。推进溪河公园项目建设,新建青秀公园等3个“口袋”公园,新增城市绿化面积3.7万平方米。
彰显文旅片区底蕴。按照“五点一线、一点突破”思路,推动濉溪古城、凤栖湖、柳孜运河遗址公园、临涣古镇、韩村小李家能级提升,加快口子窖池遗址博物馆建设,完善业态布局,加强互联互通,实现联动发展,推深做实“红色热土、运河故里、茶俗古镇、琴韵酒乡”品牌。以临涣古镇为重点,优化城镇开发边界,做好文旅发展规划,推进核心区品质提升,拓展文旅发展新空间,将临涣打造成“皖北明珠、淮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