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徽韵更加彰显。持续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启动实施古城复兴、中正坊历史风貌区提升项目,加快水关圳、东大街等示范段建设。全面建成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项目,大力推进仁里、上庄等示范村创建,加快打造仁里旅游度假区。出版《走进中国传统村落》图书,上线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31个,新建传统村落非遗保护点2处。启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村落徽州保护和利用一期等项目建设,推进区域整体形象打造,彰显徽风皖韵。大力开展乡村旅游“421”行动计划,力争创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精品主题村、特色美食村、“后备箱”基地各1个,“双微”提升点100个,精品民宿15家。
让文旅更好融合。深入实施文化兴县旅游发展行动,深度参与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康养目的地建设,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目标,高标准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力争入选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理顺景区经营权关系,支持多利集团文旅板块上市。高质量举办第十届徽菜美食文化旅游节,大力引进一批优质文旅项目。加快实施祥云度假酒店、特色乡村民宿、徽杭古道超感空间等项目,推动云栖山院等项目建成运营。整合提升传统景区,完善配套设施,布局新兴业态,提升服务质量。支持博物馆、上庄景区争创4A级景区。坚持交旅融合发展,加快建设S346国家级“纵游徽州旅游风景道”,全面完成华阳至岭凹美丽公路建设,启动38号桥至汪家店段美丽公路改建工程,力争创成品质示范路1条。实施智慧文旅建设,构建景区、城区、乡村“三位一体”全域数智文旅应用场景。完成全县红色资源普查。
让消费更多释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拓展消费场景,丰富消费业态,加强周边游、自驾游市场宣传推介,精心打造美食游、研学游等特色主题线路。深度挖掘徽文化内涵,讲好徽文化故事,加快“四和图”等文创产品开发。聚焦汽车、餐饮、文旅等重点领域,落实惠民消费政策,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积极打造夜经济品牌,支持糸巷美食城创建省级休闲旅游街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加速培育休闲度假业态,大力开发高端康养、医养健康、职工疗休养产品。加快实施皖浙天路旅游综合体项目,有序开发山地运动、高山露营、自驾骑行等体验项目。启动县域商业体系试点县建设,优化升级城市商圈业态,培育限上商贸单位6户以上,限上商贸零售额增长25%以上。
(六)坚定不移抓生态、促转化,全力共筑绿色发展新高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好山好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生态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胜势。
提升环境治理成效。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常态化开展扬尘防治管控,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全省前列。实施农村净水攻坚行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以上。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施登源河河道改造提升及水环境治理工程,完成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容。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促进化肥减量增效。持续做好“一住两公”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工作。
构筑绿色生态屏障。持续深化河长制、林长制改革,加快编制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湿地保护规划,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实施“五大森林行动”,完成油茶造林1500亩、封山育林1.6万亩。有效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争创省级森林防火网格化示范县。加强生态科普阵地建设。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科学防控野猪危害,推进野生动物致害补偿保险。强化在建与生产矿山监管。完成生活垃圾转运配套设施、建筑装潢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建设,规范“生态美超市”运行管理,确保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探索低碳发展路径。加强亩均效益评价结果运用,坚决遏制“两高”项目,推动工业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支持立兴新材料开展“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试点建设。引导企业加大节能技术研发,新增省级绿色工厂1家、市级绿色工厂2家、工信部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企业1家。探索森林碳汇和森林生态价值实现路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村级“两山公司”成立运营,打造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个、省级森林步道2条。推深做实生态环境EOD项目。启动实施国储林一期项目。持续推进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建设,创建市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
(七)凝心聚力抓保障、促民生,全力实现美好生活新愿景。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实施“幸福工程”,促进人民生活和美和顺、社会大局和鸣和谐,让全县人民的幸福生活成色更足、品质更高。
提升民生保障能力。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和新一轮暖民心行动,集中力量办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抓好防止返贫监测,落实帮扶措施,增强内生动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注重扩大就业容量,推动“三公里”就业圈向乡镇延伸,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力争新增城镇就业3600人。深化医保制度改革,推进医保精细化管理。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落实社会救助政策找人措施。大力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同步发展,加快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社会福利中心“公建民营”改革,创新居家养老、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加快打造医养结合的康养中心,积极争创全省养老服务试点县。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建成吴家山学校,扎实办好基础教育。提升普惠托育照护服务能力,确保不少于20%的幼儿园开设托班。巩固提升安师大托管帮扶绩溪中学成果。加强省级重点专业和“名师工作坊”建设,提高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水平。完善城乡体育公共设施,举办全国性户外运动赛事1场次、群众体育联赛5场次以上,促进体育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开展国家健康县、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质升级。加快实施县医院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二期工程,深化与浙大附属医学院第一医院合作,支持县医院争创三级医院。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积极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建15分钟城市阅读空间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