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超预期的困难挑战,我们在中共东海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以一件又一件重大事项的连续突破,一个又一个目标任务的落地落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实现了本届政府良好开局。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高全市平均3个百分点,切实扛起“挑大梁、冲在前”重大责任;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3亿元,同口径增长2.2%,高全市平均0.5个百分点,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全国第三、全省第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入选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县,全市唯一获评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一年来,坚持稳中求进、精准施策,经济发展质态更优
一产根基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特色彰显。乡村振兴考核位列全省第一等次,获批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入选全国数字乡村百强县。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建设高标准农田16.7万亩、面积全省第三,打造国家级粮食万亩示范片5个,种子“育繁推”一体化实现重要农作物全覆盖,“东海大米”入驻中国可信品牌矩阵,沭南灌区、沭新渠灌区创成国家级节水型灌区。规模养殖加快发展,生猪生产超额完成省定任务,水产养殖16万亩、特色产业占比60%,“羽山水库鲢鳙鱼”获国家有机水产品认证。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额增长9%,全省最大的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投入使用。农高区签约过亿元项目10个,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个,智慧产业园建成投用。
二产质态更加优化,主体经济增势强劲。坚持“工业立县、产业强县”不动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增幅苏北第三。主导产业持续做强,硅产业重抓产业链升级和企业转型,规模以上产值增长35%,嘉明碳素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循环经济产业园智慧管理中心建成投用,获批报废机动车整车回收拆解资质。质量效益稳步向好,工业应税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工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20%、10.5%,增幅均位居全市前列。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净增规上工业企业39家,工业应税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增长至65家。建筑业稳健发展,新增一级资质建筑企业2家、省级标准化工地4个,建筑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增长5%。
三产业态持续升级,市场活力加快提振。发布水晶产品团体标准3项,入库纳统水晶电商企业30家,水晶产业年交易额340亿元。农产品电商交易服务中心投入运营,美甲、多肉等电商新品类成为热销爆款,快递发件量增长20%,电商网络销售额增长22%,入选首批省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市场主体活力激发,新登记企业、个体工商户3.2万家,增长数量全市第一。西双湖景区、水晶文化旅游区通过4A级复核,水晶雕刻国家级非遗展馆、鹿萌萌乐园一期建成运营,温泉、青松岭、四季果园等短途游持续升温,“十一”期间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
一年来,坚持聚力招商、优配资源,项目推进步伐更快
招商引资务实高效。聚焦四个百亿级产业,深化线上线下联动招商,开展“点对点”“云推介”招商活动,推动招商链和服务链双向发力,签约过亿元项目107个。充分发挥产业资源优势,立足存量扩充增量,鼓励优质企业增资扩产、产品升级,全面激发以商引商、“二次招商”活力,实施重点技改项目60个。健全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完善在谈项目预审、签约项目备案机制,严把准入门槛,招商效率和质量有效提升。
项目建设持续加力。牢固树立抓项目促发展鲜明导向,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程序,深化“拿地即开工”服务保障机制,实施重大项目“五证联发”,市重点产业项目开工率100%。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组建帮办服务“小专班”,坚持清单化管理、节点化推进、常态化督办,有效工业投资超130亿元,竣工投产过亿元项目52个。强化达产达效动态考核,项目质态、投资强度、产出贡献持续向好。
要素保障不断强化。纵深开展“土地双清”整治,盘活闲置低效用地2300余亩,腾退转型低效企业25家,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工业贷款、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分别增长22%、19%,减税降费4.1亿元,缓缴税款3.4亿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获省政府督查激励。精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开展“点单式”技能培训,新增各类高技能人才791人。
一年来,坚持革旧出新、开放赋能,内生动力支撑更强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活动,严格落实多评合一、容缺预审等措施,提档升级“互联网+政务服务”,最大限度扩大“一件事”改革覆盖面。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创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群众和企业解决问题750余个,上线运行“晶诚营商”平台,实现执法打卡全覆盖;持续开展“交房(地)即发证”不动产登记模式,“电水气讯”一站式集中联办。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入选省创新信用管理与服务试点。
开放合作纵深推进。外资外贸稳中提质,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提升至55.8%,外贸进出口总额7.7亿美元、增长11.6%。跨境电商经营主体增长至5129家,“收款行家”“跨境直播专线”等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交易额超35亿元。南北结对帮扶合作持续深化,“锡山·东海科创飞地”挂牌运行,组织“锡山区企业家东海行”,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合作日益紧密。与中江国际开展战略合作,境外就业逐步实现规范化运作、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