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在三元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三元区人民政府区长 肖世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贯彻落实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聚焦“三提三效”,聚力真抓实干,突出“快、优、实”,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全力以赴加快三元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一年来,我们凝心聚力促融合,区域发展向高水平迈进。全区上下树立一盘棋、一股绳、一家人的理念,实现机构、人员、工作任务的整合到体制、机制和思想认识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园区建设、财政、审批、重大资产处置、投资项目管理等领域运行体系更加完善,“1+1>2”聚合效应充分释放。一年来,我们同心协力防疫情,全力守护群众生命安全。投入集中隔离场所、核酸检测、物资保障等防控资金约1.5亿元,改造建成小蕉健康驿站和岩前方舱医院,开展疫情应急处置、物资中转接驳等多场演训演练,各项防疫措施落实精准高效,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一年来,我们群策群力谋发展,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区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全市各县(市、区)中经济总量最大、工业产值最高、项目投资最多,在全市“五比五晒”活动中居第1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6.05亿元,增长2.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8亿元,同口径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8%、6.6%,基本完成了区第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产业发展聚力向前。出台“稳经济促发展58条”等助企纾困措施,“一起益企”“银行会客厅”等服务深入开展,退、缓、减税费超6亿元,“四上”企业培育机制成效凸显,新增“四上”企业87家。工业势头保持强劲。制定稳岗稳工稳产、助企纾困解难等惠企扶持措施,深化“我为企业解难题”活动,召开座谈会4场,收集解决问题100余个,设立2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33个千万元重点投资工业项目建成投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量在全市占比超过40%。实施“三化四新”改造行动,推动技改项目78个,总投资143.7亿元。成功申报省重点技改项目16个。毅君机械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产发展夯基筑能。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第三产业重点领域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金牛水泥等3家工业企业实现工贸分离。推进三明大坂现代物流园基础设施提升、客家国际大酒店等50个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47亿元。全闽乐购促消费系列活动带动消费1.5亿元以上。三钢工业旅游区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洋溪镇获评省级森林康养小镇,岩前镇获评全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现代农业提标升级。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500亩,撂荒地复垦面积4800多亩,粮食播种面积4.6万亩、产量1.9万吨。充实粮油储备,已储备5500吨稻谷、100吨动态大米和20吨食用油,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实施“百镇千村”试点项目,建成投产的现代农业项目10个,完成投资3.8亿元。建立起百亩商品有机肥示范片和千亩优质稻产销衔接示范片,带动农业生产高质高效发展。
(二)发展后劲积蓄动能。项目谋划量多质优。持续开展“项目入库月”活动,用足300万元项目策划奖补资金,围绕交通、能源、水利、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八大领域18个方面做好项目谋划梳理,生成项目76个总投资136.2亿元,获批预算内投资项目22个补助资金7600多万元,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1个10亿元、一般债券项目23个1.3亿元。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开展重点项目“百日攻坚大会战”行动,实施“三百工程”,持续深化“亮、晒、评”考评机制,34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近77.7亿元,60个“百日攻坚大会战”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4.1亿元,4个“三大”项目完成投资19.6亿元,超序时完成全年计划,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平台支撑日益强化。完成《三明市西部新城概念规划》编制,为园区谋划了近30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关于商品厂房开发经营管理建议》被市里采纳,促成全市首个工业地产项目落户园区。全年投入3.7亿元,完成工业用地征迁2880亩,平整土地830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015.8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233.7亩,用地报批1017亩。投入3.8亿元完善基础设施,黄砂化工园顺利通过化工园C级评定,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招商引资更具实效。精准开展“以商招商”“乡贤招商”“产业链招商”,实行“云洽谈”“云签约”“线上+线下”对接模式,全年招商引资完成签约项目125个,总投资额近24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7个,总投资额224.8亿元;含氟聚合物及氟精细化学品、名佑预制菜智能化生产等33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真正落地一批效益高、带动性强的链上企业和项目。
(三)改革开放激发活力。财政体制更加完善。出台财政专项资金全过程管理、国库支付管理等办法。建立项目评审机制,节约投资资金近千万元。省财政厅将新三元区纳入基本财力保障县,省级每年增加对三元区补助资金3500万元。有效盘活沉淀多年的存量资金5050万余元,获得项目融资超8亿元,有效保障了卫生健康、规范津补贴、“两稳一保一防”等预算外支出超4亿元,多措并举促开源保运转,兜住“三保”支出超12亿元。国企改革提质增效。蹄疾步稳推动国资国企改革,设立国资办和国有资产投资运营中心,推动城发、建发集团公司建立健全投资建设项目监督、人力资源等系列管理办法,整合并形成国有资产超75亿元,业务拓展到工程建设、物资贸易、生活服务及矿产资源利用等领域,实现营业收入超7亿元、税利5600多万元,国企正在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为政府化解债务、减轻财政负担作出了重要贡献。发展环境优化提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工业项目“签约即挂牌”“交地即开工”改革,将用地挂牌时间从11天压缩至3天;“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事项占比100%,居全省前列。落实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度。完成第一批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赋权事项的承接。对外开放深入推进。立足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深化沪明对口合作,建立沪明对口合作专题项目库,梳理上海市、杨浦区与我区对口合作项目22个,成立沪明科技创新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BIM研究中心设立首个驻沪“人才科创飞地”。积极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和福州、厦漳泉都市圈建设,承接机械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项目转移。加强元台两岸交流合作,成功举办首届海峡两岸万寿岩科技节,首创海峡两岸“院子讲堂”,促进两岸同胞共享科技文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