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上海市)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4日)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十二届市委二次全会和十一届区委六次全会部署要求,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眼“四个结合”,坚持“四个放在”,以实施国家和我市战略任务为牵引,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围绕区委“人民城市当样板,科创激活动力源,民生福祉增温暖,城市更新添亮点,安全稳定守底线,党建交出新答卷”六方面重点工作,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强化全面从严治党政治保障,加快建设“四高城区”,不断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在新征程上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综合各方因素,建议今年我区经济社会主要指标力争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努力为全局多作贡献:在提高质量和效益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左右,三产增加值同比增长6%以上;区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以上;城乡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以内。

  (一)聚力巩固向好态势,推动经济质效新提升。把稳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强化政策措施的协调配合,持续完善机制、优化布局,着力练好内功、增添后劲,不断巩固和放大经济向稳向好态势。

  进一步稳定增长提振信心。加快推动经济全面恢复,及时落地国家和我市各项政策措施,针对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的行业分类施策,推动政策直达快享,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改善社会心理预期,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聚焦重点功能区域、重大产业项目、重要民生需求,持续加大投资力度,着力在新开工项目、在建项目上下更大功夫,全年计划推进100项重大项目,确保在建项目数、建筑总面积、投资总量均保持增长。着力促进消费回暖,加大商贸、文旅、餐饮、物流等服务业扶持力度。依托重点商圈、特色商街、品牌商店,推出系列促消费节庆活动,深化商旅文体一体发展。立足消费升级新趋势,加快完善商业发展规划布局,发挥平台经济总部集聚优势,加强线上线下消费场景融合创新,促进传统商圈改造升级、新型消费增量提速。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放大RCEP框架下经贸合作潜力,紧抓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契机,深入推进与老挝、新加坡等国的经贸合作和产业项目,探索数字贸易、服务贸易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外贸规模和质量。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和资产盘活,推动国有企业优化产业布局、承担重大项目,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服务区域发展能力;鼓励民营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城市更新、社会建设等领域项目,持续破除准入壁垒,全力支持锚定战略必争领域、面向全球市场展开竞争的优秀企业脱颖而出、加速成长;充分发挥旧金山湾区委员会、杜雅特涉外经济创兴文化园等渠道优势,更大力度引进外资总部和研发中心,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氛围,让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充分涌流。

  进一步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加强区域产业组织、结构、形态调查,进一步梳理家底、查找短板,在产业补链固链强链上下功夫。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做强做大,细化数字产业地图,完善数字经济指标体系,深入推进“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建设,制定数字经济“一区一赛道”配套政策,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对标我市抢抓产业新赛道和壮大未来产业集群的战略部署,主动布局元宇宙、绿色低碳、智能终端等新兴赛道,积极培育未来智能、未来空间、未来健康、未来能源等前沿产业,推动国家级自主智能未来产业科技园、复旦未来谷、滨江-上理工健康产业科技园建设,着力抓好新兴产业的梯次培育、接续发展,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推动数字技术全方位、多角度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上海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中心,实施老品牌焕新计划,探索楼宇工业新模式,提升传统产业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能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进一步加快重点区域开发。聚焦四大功能区,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机制创新、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环境优化,努力提高经济密度、产业集聚度、品牌标识度。着力推动滨江开发再提速,深度融入“一江一河”战略,对标“世界级滨水区”定位,系统性、前瞻性谋划推进杨浦滨江建设,抓紧制定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完善市区联手开发机制。高质量推进滨江南段能级提升,加快打造人民城市“一馆一院一论坛一广场”[12],建设滨江创智中心、会议中心、艺术中心等重大公共设施,推动杨浦发电厂、电站辅机厂、三新纱厂等保留建筑修缮改造和功能导入,集聚一批符合区域定位、引领未来发展的重量级项目、高能级平台和标杆性企业。高标准推进中北段规划建设,整体推进控规编制,加快上理工段、中石化段、共青森林公园段公共空间延伸贯通,与光明、上汽、百联等市属国企联合开展存量土地高质量利用专项行动,实现低效土地腾笼换鸟。着力推动“大创智”能级再跃升,积极融入“中环数字产业创新带”建设,促进大创智数字绿轴、大学路创业轴、淞沪路交通轴整体提升,做强“内容+科技”优势产业集群,全力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我市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城市数字化转型示范区。着力推动“大创谷”双创生态再优化,充分挖掘老厂房资源优势,丰富新旧动能转化空间载体,强化长阳创谷、互联宝地核心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世界级创谷”品牌效应。着力推动“环同济”功能再聚合,促进高校、企业和社区深度互动,启动绳网厂改建环创空间项目,加快推进赤峰路创意街区建设和国康路整体提升工程,深度拓展“设计+”产业链,持续打造世界级创意产业核心区、国家级创新创业集聚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605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