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7日)

  高效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编制完成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严格生态空间保护区域管控,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高标准建设太湖生态岛。加强生态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打造环太湖、吴淞江、太浦河、大运河骨干生态廊道,协同共治“漕湖—望虞河—鹅真荡”,构建一河串两湖的“双湖生态客厅”。加快建设既有铁路高速公路沿线生态廊道,推动生态、公共服务和体育休闲功能同步提升。加快建设“公园城市”,实施“见缝插绿”行动,新增及改造城市绿地210万平方米、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230个,完成营造林3.6万亩,打造一批山地森林步道。加快“国际湿地城市”申报工作,新增受保护湿地8万亩。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构建“双碳”政策框架体系,制定出台碳达峰实施方案。强化能耗强度管控,合理控制能耗总量,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实施节能减碳工程和智能建造试点,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壮大分布式光伏、新能源汽车等经济新增长点,加快培育“近零碳”工厂。

  (九)聚焦共同富裕,擦亮宜居宜业城市品牌。努力追求更高水平的“民生七有”,扎实办好36项民生实事项目,打造一座面向所有人、为了所有人的人民城市。

  全力推进健康苏州建设。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着力“保健康、防重症”,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护救治,不断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加强三级医院和研究型医院建设,支持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学院、市公共卫生高等研究院等发展。科学配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妇产、康复、老年护理、传染病等专科医院建设,积极发展互联网医院。优化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提升吴门医派影响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力推动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做好对医护人员的关心关爱。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国家试点,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与配套措施,进一步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普及全民健身文化,持续推进体育公园、社会足球场、百姓健身房、健身步道等体育设施建设,推动健身场地开放共享,开发一批高水平户外运动产品,让市民畅享运动快乐。推进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高质量办好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等赛事活动。

  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稳岗、减负、扩就业并举,强化企业用工服务,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进一步扩大稳岗惠企政策受益面,确保政策红利及时直达市场主体。统筹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苏州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深入推进百万“姑苏工匠”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8万人次以上。稳步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精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构建市域统筹的教育发展体系。新改扩建学校37所,开展外来工子弟学校专项治理10所,推进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开展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规范引导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满足多元化教育需求。加强教师关爱激励,提升教师队伍学科专业素养。全面配备中小学校校医和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全市中小学生心理援助平台,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开展中小学校近视综合防控,为560所中小学校装配空调,营造健康舒适的学习环境。

  悉心关怀“一老一幼”。为最柔弱的群体提供最温暖的服务,让老人孩子拥有稳稳的幸福。打响“苏式颐养”养老服务品牌,加快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百所“家门口的老年大学”。新建养老机构床位1200张,实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2万户。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实现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9.5%。注重从“一米高度”看城市,建设可爱可亲的儿童友好城市。

  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保扩面提质,进一步健全合理科学、梯次衔接的待遇增长机制。大力发展企业(职业)年金,积极推进个人养老金试点,持续完善多层次、多支柱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数字医保建设,稳步提升门诊统筹保障水平,筑牢更高水平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长期护理保险、补充商业保险等多重医疗保障体系。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住宅3.8万户。稳步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覆盖率提升2个百分点。更有效救助帮扶特殊困难群体,优化困难群众动态监测、主动发现和急难救助等长效机制。构建残疾人关爱体系,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扎实做好妇女、工会、红十字、慈善等工作。

  (十)聚焦社会治理,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着力探索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创新路径,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实现大城善治。

  提升治理能力水平。发挥法治、德治、自治联动作用,持续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打响“苏城善治”品牌。全面实施“八五”普法,深入推进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全国试点,完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优化升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打造城乡统筹、全市域覆盖的治安防控新格局。规范宗教管理,促进民族团结。建立健全“五社联动”机制,优化社区规模,整合社会力量,打造基层治理实践样本。精心组织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持续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和拥军优属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595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