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双向开放。深化对接RCEP经贸规则,以全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契机,提升综保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国家级平台开放能级,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出口服务基地,推动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加快建设空港临空经济区,推进“临空产业+跨境电商”发展,积极引进龙头型、运营型跨境电商企业,通关量领跑全省。加大境外招商攻势,支持企业“走出去”抢订单、拓市场,鼓励本地外资企业未分配利润再投资,全年实际使用外资不少于10亿美元。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建设,不断加强对口支援合作。
二、加快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更大力度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夯实创新策源基础。支持区内重大创新平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形成更多原创性成果,全面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对接融通。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在未来网络、6G研发、“东数西算”等领域聚力突破,加快完善未来网络试验设施40个城市骨干节点建设,完成成果转化落地项目40个以上。推动麒麟科技城高端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启动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二期、中科院软件所南京研究院建设,建好信息高铁科技创新综合实验平台一期、南京未来能源系统研究院等创新引擎。精准服务东大毫米波、南京智能制造系统实验室等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和申报。
完善梯次培育机制。加快创新型企业阶梯式成长,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量,深化专精特新“千校万企”紫金行动,聚焦智能电网等优势产业、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一批创新力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成为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4500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00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超70家、上市企业4家以上。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畅通源头创新、成果转化、市场应用链条,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0个以上,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50亿元。
建优企业成长生态。优化实施“紫金山英才·江宁百家湖”计划,专业化运作人才集团,高质量运行国际人才街区,培育创新型企业家20名,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0名,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推进知识产权强国试点示范建设,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0件。深化质量强区战略,培育市级以上政府质量奖企业3家,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2项。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孵化培育体系,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孵化载体10家。加强科技金融服务,设立政府天使引导基金,科技服务业收入增长9%。
三、做大做强开发园区主引擎。放大园区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十大”百亿级产业集聚区,打造区域协同发展新增长极。
壮大江宁开发区能级。聚焦绿色智能汽车、智能电网等四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引进百亿级旗舰项目1个,加快中国电科院南京科研基地、中电建华东区域总部等项目建设,确保汇川高端装备、盛鑫半导体等20个重大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建成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一期厂房和中试平台,启动二期规划建设。加快建设150万平方米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吉印产业创新园、空港新动能产业创新园投入运营。争当扩大对外开放主窗口,基本建成福特“三电”、恒安储能电池等外资标志性项目,确保外贸进出口保持千亿以上规模。
打响麒麟科创园品牌。深入落实省院共建麒麟科技城各项决策部署,深挖“中科系、华能系、中交系”产业资源,集聚一批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能源和综合交通等产业上下游项目及区域性功能性央企总部机构,推动产业体系由“多点散布”向“总部集群”转变。加快中国能谷重大项目建设,中央商务区及先行示范区一期开工建设,产业生态区建成交付,举办2023国际标准化(麒麟)大会,推动IEC国际标准促进中心(南京)常态化运营。完成南京智能计算中心(二期)项目建设,实现算力产业生态聚合。推动南师附中麒麟校区落地,麒麟荔枝广场建成开业,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科技新城。
释放江宁高新区活力。招引百亿级旗舰项目1个,实际到位内资、重大项目投入实现双“百亿”。加速国家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省药监局审评核查分中心等重大平台投运,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营收增长20%以上。聚力打造南京元宇宙产业核心区、江宁数创谷,推动完美世界、大西洲等头部企业落地,建成国际赛事电竞场馆,实现数字经济规模倍增。发挥大学城校地融合促进中心作用,做优江苏运动健康研究院等8个校地共建项目功能,实现产业化落地成果20项。实体化运营“天印融创中心”,基金注册规模达到150亿元。
做大滨江开发区规模。以园区成立20周年为新起点,聚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百亿级产业园,招引50亿元龙头项目1个,加快烽火通信项目建设,中材锂膜项目竣工投产,工业投资增长12%,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加速转型升级步伐,完成9个项目450亩低效用地“腾笼换凤”。高质量运营青梧桐、中聚互联众创空间,博睿科创园投入运营。以扬子江大道全线通车为契机,完善园区功能配套,更好接受主城辐射,在产城融合、人才集聚上实现突破。
彰显汤山度假区特色。紧扣文旅康养产业集聚区定位,加快新一轮关联产业布局,引入医美康养等大健康产业,推进汤山温泉康养小镇、前海医院等项目建设,推动海洋公园等引爆性项目签约落地,强化景区酒店与乡村民宿联动,积极发展婚庆露营、工会疗养、会议会展、网络直播等新业态新模式,实现年接待游客530万人次,进一步做大客流、集聚人气。加快长三角智能制造与装备创新港建设,打造科技产融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