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全面开启园区“二次创业”。实施工业空间“双拓”行动。高松柘山片区是迎江经开区做大做强的重要平台,关系工业强区战略落实,空间争取不易,应当倍加珍惜,必须举全区之力,全面启动6.43平方公里高松柘山片区开发,完成片区总规及控制性详规编制、成片开发方案报批等工作,扎实推进用地报批、征地拆迁,全方位保障片区开发年度融资需求,力争进入生态环境部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启动市经开区200亩产业用地规划建设,力争省际合作共建园区实现突破;建成总投资1.6亿元的科创园、2.5亿元的高新产业园二期等发展平台。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巩固闲置低效用地清理成效,建立“园中园”低效企业动态清退机制,规上工业亩均税收提升至12万元/亩。
二是奋力迈上“百亿园区”台阶。制定迎江经开区“一区一策”,实施“百亿园区”创建工程,着力推进先进制造业招大引强,做大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做优新材料产业集群,着力推进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省级特色产业园创建,努力提升先进制造业在全省的比较优势。开展全市“三看三比”争先行动,实现衡川一期、超威电池、深安光电、毅帆二期、悦目光学、耐特光为、克迈特数控、锦美新材料、正海科技、金拓新能源、迈生机械、兆腾新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推进德润、国丰、恒腾等企业达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家以上,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幅20%以上,省级开发区考核力争进入全省前50名。
三是切实提升园区内生动力。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市级5家,力争国家级“专精特新”、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实现零的突破,新增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1个、市级数字化车间1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个,实施揭榜挂帅项目2个。依托未来科技城启动国家级孵化器规划建设,西电智能制造研究院引进科技型项目2个,杭州飞地孵化器保持在孵项目10个,上海飞地孵化器正式运营、落地制造业项目1个。规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占比达到50%以上,全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件。建成110KV、35KV电力线路,新增职工宿舍200套,实施开发区“用工600”行动,开展工业培训技校合作,提升迎江经开区要素保障比较优势。
(三)聚焦城产融合,在锻长补短水平上实现更大突破
新老城区是“一带一轴一环三城”核心组成部分,必须做好商圈繁荣、城产融合、城市更新三篇文章。
一是大力繁荣商圈。实施人民路商圈提升工程,开工建设绿城春江明月项目,配合赵朴初故居东扩等项目建设,建成开放英王府安庆近代史陈列馆,支持“南水关22号”“二陈读书处”陈列布展,推进人民路以南近现代建筑修缮;实施历史文化街区提升及延伸工程,开工建设历史文化街区东扩项目,实现大南门特色文化街主体封顶,启动大南门与历史文化街区链接工程,适时申报省级微型产业集聚区,争创古城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开展国家文旅品牌创建行动,争创国家旅游休闲街区,争取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政策支持。促进新城吾悦商圈消费升级,引导吾悦综合体优化经营管理,支持首店经济发展。提升紫峰商圈影响力,建成运营苏宁易家,配合新河夜游项目建设,支持绿地春宜街申报省级特色商业街区。加快红星美凯龙商圈发展,家居生活广场入驻率达到80%,实现滨江市集与凤凰金街融合发展。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业态发展。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向农村市场拓展。
二是推进城产融合。坚持产业导向型开发,大力实施城产融合体建设工程,建成健康谷项目,开工建设未来科技城、龙狮桥邻里中心、辉煌路邻里中心等项目,推进孝肃路街道环保设备厂、新河路街道渡江路东侧,龙狮桥乡任店小区北侧、杭派西侧、余桥新村东侧,滨江街道沿秦潭湖、长风乡集镇区等边角地块建设城产融合体。坚持“一乡街一园区、一园区一导则”,实施乡街产业园建设工程,建设宜城路街道古城文化、孝肃路街道健康养老、人民路街道48号电商园新零售、华中路街道新能源汽车展示、新河路街道吾悦广场、龙狮桥乡现代服务业、滨江街道餐饮经济等乡街产业园。支持置地安庆之星加快建设,推动中海环宇系品牌商业落地迎江。坚持用互联网整合产业形态,实施“网消零”引进行动,积极促成苏宁、家乐福、58同城、康佳、美的等互联网项目落地。全面加快网络货运全省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深入实施汽车后市场延伸锻链工程,着力打造网络货运“平台+实体”的迎江示范。
三是抓好城市更新。完成康健公寓等7个老旧小区改造,改善1.2万群众生活环境。积极探索自主产权D级危房重建迎江试点。实施棚改历史遗留问题基本清零行动,突出抓好还房安置工作。完善文明创建常态长效机制,持续开展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专项行动。深化基层导向城管体制改革,建成数字化城管指挥平台,实施违章建筑集中拆除行动。开展物业管理提升试点,推进“皖美红色物业”建设,探索市场化公司承接无物管小区服务新模式。启动城市内涝系统综合整治工程,因地制宜建设“三合一”口袋公园,建成“宜城美”城市客厅4个,滨江ECD“一馆两中心”对外开放,全方位提升迎江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品味。
(四)聚焦乡村振兴,在农业农村发展上实现更大进步
乡村全面振兴是现代化迎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抓产业振兴关键,强化项目支撑,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是乡村发展突出产业兴旺。坚持用工业化的思维发展现代农业,继续安排财政资金1400万元,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开展村集体收入全面达标行动,经营性净收入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实现全覆盖。切实发挥伴江公司、宝岛公司作用,全面增强长风、新洲高质量发展主观能动性和自我造血能力。实施乡村产业振兴“414”工程,长风乡要大力推进2.5亿元的润科一产二期开工建设,积极支持润科“一核两翼”发展、旭海火龙果全产业链发展,适时申报长风沙微型产业省级集聚区;新洲乡要努力实现中化现代农业等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建成长江水生生物展示示范基地,配合申报建设长江中下游水生生物部级监测站。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质效,努力当好全市乃至全省“两强一增”示范,确保乡村振兴考核全省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