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走好开放之路。深入实施“融入都市圈、对接长珠闽”战略,加快建设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先进制造业协作区。继续做好“两转”工作,培育培强菲浦斯电子、德宝电子科技、隆博电子、东派数码、豪泰工贸等新引进项目进出口潜力,大力推进常笑科技跨境电商进口业务。着力壮大蜜桔出口产业,加大鸿远、星宇、绿园、桔安等蜜桔自营出口企业指导力度,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引导更多蜜桔供货出口企业转为自营出口。强化外资项目招引,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提高政策一致性,力争引进更多优质外资项目落户我县。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扎实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金融诈骗、非法集资、非法传销等经济犯罪行为,打造“四最”“四心”营商环境,推动营商环境指数排名争先进位。推进园区企业办事大厅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引商、安商、稳商长效机制。“点对点”精准推送惠企政策,最大限度释放惠企纾困政策红利。完善南丰信用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推动“信用园区”“信用商圈”等一批“信用+”应用场景落地。
(四)聚力乡村振兴,加快统筹城乡融合发展
抓好优势特色农业。全力以赴抓好粮食安全,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围绕“南丰蜜桔百亿产业、南丰龟鳖五十亿产业”目标,加快蜜桔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构建全国柑桔线上交易平台,支持培育2-3家主营业务超亿元的深加工龙头企业,力争将南丰打造成为全国重要、全球知名的柑桔(蜜桔)集散中心。深入推进蜜桔品质提升工程,新增“三园”2.77万亩以上,新建高品质桔园340个以上。深化万名桔商南归筑巢工程,助推蜜桔加工行业发展,力争完成“个转企”20家、“企升规”10家。持续深化校地产学研合作,强化龟鳖精深加工产业招商,重拳打击非法占地养殖违法典型,护航龟鳖产业良性发展。加快南丰龟鳖科创院与龟鳖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科研实力最强的龟鳖科创实验基地。推进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申报,积极创建国家级原种、良种场和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推动龟鳖养殖立体化、智慧化,力争甲鱼种苗种蛋全国市场份额提高至56%以上,龟鳖综合产值突破30亿元。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防返贫监测预警帮扶机制,持续兜住基本生活底线。持续推广“强村贷”,大力发展设施蔬菜、蓝莓、白莲等特色产业,打造经济增长新亮点。力争全县80%以上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提升到20万元以上,50-100万元8个,100-200万元4个,超200万元3个,打造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影响力的村集体产业品牌。分类创建一批示范乡村,加快推进太和镇乡村振兴示范和白舍镇田东村等8个省级重点帮扶村示范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纳入全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样板创建“十百千”工程。稳中求进探索蜜桔众筹活动提质扩面、乡村建设数字化升级和种植业土地流转规模化。激发生猪产能效益,支持南丰天农食品发展推广“猪-沼-桔”生态农业模式,打造全省单体最大的种猪、仔猪现代化繁育基地。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十村标杆、百村示范、千村提升”行动,持续做好新农村建设,抓好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动“五定包干”长效管护机制落实落细,用好“万村码上通”5G+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平台,引导村民落实“门前三包”责任,稳步推进户厕整改,开展新农村建设五大专项提升行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基础整治向品质提升迈进。
(五)聚力商贸消费,加快发展现代化服务业
优化县域商业体系。培育中心城区一个核心消费圈,推进商品市场优化升级,推动南丰国际商贸城等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创新发展,推进嘉禾潮玩街等特色商圈建成投用,鼓励县城商超创建绿色商场,打造新的消费热点,形成新的商贸增长极,努力建设成为抚州南部商业新地标。建立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组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引进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连锁经营企业进入县域市场,延伸农村营销网络,大力推进县乡村三级商业设施和县域农村电商物流仓储配送中心改造提升。
促进商贸消费升级。大力实施促进商贸消费提质扩容新三年行动,发展节会经济和夜市经济等新经济业态,办好第十六届江西南丰蜜桔文化旅游节、首届全国龟鳖产业大会和“迎春消费季”“江西消费促进月”等重点促消费活动,鼓励商贸主体举办节庆、店庆、网购节、年货节、直播节等主题购物节会,继续做好各类商贸促消费活动,充分发挥“南丰蜜桔蜜”全国金奖品牌效应,做大做强美食经济,加快商贸消费提档升级。
推动文旅示范创建。积极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建设,加快南丰古城保护开发利用和洽湾古镇、三溪乡石邮傩文化、白舍窑文化传承中心、国礼园等景区提升工程,推动洽湾古镇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蜜桔湖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桔都沁温泉创建乡村旅游度假区,积极谋划读书岩-南台山、曾巩故园、蜜桔湖等旅游项目,延伸央视节目热度打造包坊新时代乡村旅游点,推进国有景区市场化运营管理。实施公共文化提质增效工程,推动文博图事业数字化升级。启动重点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
(六)聚力生态文明,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坚持绿色生态理念。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快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积极申创碳达峰试点示范,严格“两高”项目准入要求,调整优化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用地结构,大力培育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推动能耗强度持续下降。探索建立绿色生活标准体系,推广绿宝碳普惠,出台碳普惠交易管理办法,构建机关单位、企业、个人碳账户,丰富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等节能减排项目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