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我们秉持为民宗旨,着力推动发展更加平衡。内外兼修推进城市内涵式、融合式发展,获评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大花园建设优秀典型案例,“宁好”工程逐步成为民生服务金名片。突出区域协调。启用“三区三线”③划定成果,全面统筹中心城区发展,构建“东美丽、西通达、北时尚、南文化”新空间格局。编制完成“三山两岸”、老城保护与复兴片区规划,形成东美丽、西通达规划建设方案,建成喜来登酒店,贯通天明中路。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十大”专项行动,推动文明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完成华庭家园、朝晖家园等老旧小区改造35个,建成纺织南路、时代西路延伸段等市政道路16条,投用霞客体育公园二期、家门口的口袋公园(甬小园)6个,改造提升城区公厕10座,新增公共停车场8个、道路泊位3166个,有序实现无感停车。城乡协调并进,基本完成宁海南部海洋经济产城共富试验区规划,创成前童—岔路省级县域风貌样板区,新增省市美丽城镇样板6个,省级美丽城镇实现全覆盖。启动双水、海头等省级未来社区(乡村)创建10个,获评省市美丽宜居示范村、美丽庭院特色村、美育村等22个。以“精特亮”工程为抓手,滚动实施53个支撑性子项目,串珠成链的8条精品线路、彰显魅力的8个特色街区渐入佳境。贯通城乡的S314桃源至力洋段一期等8条道路实现开工或高效推进,入选首批浙江交通强国试点县,获评全省唯一的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五星级样板县。圆满完成对口工作和山海协作。突出优质均衡。“名优师资倍增计划”成效显著,新增省特级教师2名、市级以上名师骨干22名。新前童小学提前投用,城西、浦西幼儿园竣工验收,3所配套幼儿园投入使用,创成省现代化学校7所。全面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公参民”学校成功转制。县第一医院通过三乙综合医院现场评审,第三医院扩建工程竣工,新增市县共建重点学科6个。托育机构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新增托位740个,新建老年食堂16个,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50户,松竹、车河社区入选省首批共富基本单元“一老一小”场景。新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1个,创成全国科普示范县,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发展指数居全省第8位,宁海越野挑战赛获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突出民生保障。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8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1.38万人,登记失业率持续保持低位运行,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72。高质量运行产业人才学院,获评全省优秀就业服务成果二等奖。社会保障提标扩面,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净增9903人,城乡居民医保覆盖新宁海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全面推进,快递小哥等新业态劳动者纳入工伤保险,低保边缘儿童首次纳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3721套。10项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全部落地推进。
一年来,我们厚植生态优势,着力推动发展更可持续。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再度夺得全省治水“大禹鼎”银鼎,五次蝉联“两山”发展百强县全国第二,成为省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单位。绿水青山不断“添彩”。治水、治气、治土、治废一揽子推进,整治涉气企业66家,关停17家,统筹实施总投资3.6亿元的135个颜公河水环境治理项目,开建首座工业污水处理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入选全国示范案例,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和功能区达标率保持100%,获评省首批三星级“无废城市”。完成森林质量提升1.4万亩,新建环三门湾沿海绿道30公里,杜鹃山生物多样性主题文化绿道开道。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面整改。“两山”转化不断加快。第二十届徐霞客开游节“云上开幕”,南宋红妆乐园、宁海湾休闲旅游等5个文旅项目开工,森林温泉度假区入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意向名单。实施“微改造、精提升”加快打造“满天繁星”,省3A级景区镇实现全覆盖,2条精品线路获“浙里田园”重点推介,前童镇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骆家坑、下枫槎等成为网红打卡点,获评浙江文旅助力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十佳县。加强文旅企业梯队培育,5家企业入选浙江首批“乡村文旅运营团队”培育名单、全省最多。绿色保障不断夯实。完善三级林长制度,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市率先开展排污权质押贷款,水库型水源取水权交易模式开全省先河。持续净化空间环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11.1万千瓦,家庭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量全市第一,创成省“无违建县”和十佳存量违建处置示范典型。
一年来,我们聚焦除险保安,着力推动发展更为安全。把社会安定、群众安居摆在重要位置,统筹风险防范、化解和应急处置各项能力建设,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重大安保任务。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科学精准防控,筑牢群体免疫屏障,成年人加强疫苗接种率84.19%,60岁以上老人接种覆盖率94.43%。保持快速平战转换状态,高效闭环处置24起输入性疫情,交出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优异答卷。安全底板承压加固。深入推进“除险保安”大排查大整治、消防安全百日攻坚等行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8.6%、36.4%。实体化运作县消安委办、县房治办④,投用城南消防站,痛下决心开展全域自建房综合整治大行动,大力推进“一拆一建两整治”⑤,积极推广“宁好租”出租房监管系统。连续成功防御“轩岚诺”“梅花”台风。打防并举遏制电信诈骗多发态势,发案数和案损值分别下降20.1%、25.2%。以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落实粮食、蔬菜种植23.8万亩和7.8万亩,创成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实质性运作县级社会治理中心,迭代升级“基层治理四平台”,全市率先试点网格员星级管理,17个新设社区正式挂牌。完善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基本形成城镇“135快速救援圈”⑥。系统性重塑信访生态,四级信访走访总量下降51.8%,徐家小区安置项目等一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强化基层治理力量联动,扎实推进“警源治理”,建成“共享法庭”410家,有效警情下降20.7%,安薪指数稳居全市前列。
与此同时,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双拥共建、退役军人、民族宗教、流动人口、外事、气象、侨务和港澳台等工作取得新成效,统计、审计、档案、慈善、红十字会、工会、残疾人、青少年等各项事业实现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