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宁海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31日)

  完善设施配套。加快交通路网内畅外联,大力推进“一横三环五射”工程,开工建设G15沈海高速宁海段改扩建工程、S314桃源至力洋段二期、城逐线二期前洋至黄坛段、象山港滨海公路一期,加快推进G228西店至桃源段、S314岔路至白溪段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确保钓鱼礁码头工程动工、通用航空机场基本建成。争取宁波—宁海轨道交通列入上位规划。深化城区治堵保畅,加快打通星海小学东侧等7条断头路,竣工投用中大街、北大街等17条市政道路,基本建成客运南站。全面铺开“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确保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村公路硬化率100%。统筹抓好水电气等项目,全力推进清溪水库、海塘安澜、小流域治理工程,加速西山、乌石山撇洪渠等防洪排涝设施建设,谋划“清水入城”,开工泉水变等输变电工程4个,建成县电力调度中心、110千伏铁场输变电,铺设天然气管道29公里、供水主管网15公里,“海绵城市”区域增加3平方公里以上,以持续高投入不断完善城乡功能设施,让生活更舒心、更安全、更便捷。

  (四)紧扣科教人才支撑,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加速度

  把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作为关键。锚定省“科技创新鼎”目标,深入实施夺鼎五大行动⑫,启动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加速创新资源集聚、产创深度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净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力争五年培育一批“链主”创新企业,实现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全覆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关键技术攻关,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中小企业专注细分领域研发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创建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30家,企业研发费用增长15%以上,宁波市重大科技攻关暨揭榜挂帅项目达到5个以上。深化质量品牌标准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争高价值发明专利突破400件,新增“品字标”企业5家。

  把办好高质量教育事业作为根本。坚持教育与发展同频共振理念,推动教育向育人本质回归,让更多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全面深化“宁好学”工程,高质量投用桃源二中、二小(暂名),启动县幼儿艺术培训中心等10个教育项目。加强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开展“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做深“三航”工程品牌,创成省现代化学校6所。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支持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海学院本土化融合化办学,深化中职本科一体化及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改革。

  把打造引才用才好生态作为基石。优化升级“潮起甬南、智汇宁海”工程,加快完善全球引才网络,聚力招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力争新建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后工作站3家,自主申报入选国家级、省级人才工程分别3人以上。同步构建高素质人口导入机制,高标准谋划“科技年”“人才月”系列活动,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县域,鼓励“家燕归巢”,开展新时代缑城工匠等专项培育,新增高技能人才5000人以上。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常态化开展政企恳谈、产智对接活动,创新推出人才创业管家服务,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激励和评价机制,谋划打造国际人才社区,更好地汇聚人才、凝聚人心。

  (五)紧扣绿色发展导向,持续提升生态文明美誉度

  绘好绿色画卷争做美丽样板地。持续扮靓生态颜值,全面启动美丽中国样板县建设,谋划建立总投资超300亿元的配套工程项目库。扎实做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一体抓好造绿添彩、生态修复、污染防治等工作,创成省5A级景区城,新增省级森林城镇2个。立足天更蓝,深入开展施工扬尘、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专项整治,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92.9%以上。立足水更清,加强水源地保护,深化“河长制”,加快“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农污治理,扎实推进颜公河综合治理,全力三夺“大禹鼎”银鼎。立足地更绿,强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管控,开展森林质量提升工程,扩面“无废细胞”创建,推动“无废城市”提档添星。

  坚定绿色发展争做低碳示范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持续发力绿色制造,落实能耗“双控”管理,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8家,新增市级以上绿色工厂30家、清洁生产企业20家以上。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茶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持续做好抽水蓄能资源挖掘和项目前期,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力争至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超过30%。积极倡导低碳生活,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试点超低能耗建筑,新增装配式建筑50万平方米。

  迭代绿色治理体系争做制度策源地。严格执行“三线一单”管控制度,把牢产业导向、项目选址、节能减排关口,规范各类开发活动,为未来留下发展空间。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联动治理机制,推行网格化环保管家、企业环保经理人、生态环境议事厅制度,设立企业环保体检中心,完善“公众—企业—政府”环境共同治理新模式。探索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应用,试点VOCs⑬排污权等交易,谋划EOD⑭项目,探索发展碳汇经济,高质量完成“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复核,努力让绿水青山永续增值。

  (六)紧扣共同富裕目标,持续提升品质民生满意度

  深化“扩中提低”。全面实施“扩中”“提低”行动,构建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做强产业人才学院,谋划建设覆盖城乡的实体“零工市场”,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促进机会公平,鼓励勤劳创新致富。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确保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鼓励引导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公益事业。持续做好对口工作和山海协作,加快打造宁海南部海洋经济产城共富试验区,用心做好县内区域帮扶发展,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525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