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以更实举措推动科创再上台阶。实施科创平台建设行动,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为引领,以环漩门湾科创走廊为支撑,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园、科创园、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平台提质赋能,实现孵化集群面积扩容倍增。实施科创主体培育行动,统筹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垦荒播种增肥”行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以上、省级科技型企业130家以上,实现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实施科创生态优化行动,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工程,深化与浙江大学、天津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合作,举办科技·人才活动周,探索设立科创基金,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确保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全球创新资源协同破题。
三是以更大决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抢抓全省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机遇,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企业开办注销便利度改革,力争全省评价排名继续保持前列。始终坚持眼睛向内,牢固树立“支持玉环企业发展,就是最重要的招商引资”理念,办好首届“天南地北世界玉环人”大会,瞄准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半导体等产业赛道,与浙江财通证券等专业机构开展深度合作,统筹运用基金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模式,实行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掀起“大招商、招大商”热潮,招引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5个以上,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6700万美元。系统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健全玉环籍大学生常态化联络和沟通机制,完善流动人口市民化同城共享政策,出台人才新政3.0,强化青年普惠性政策服务供给,筹建国家级产业人才基地和玉环技师学院,新引进高校毕业生9000人以上,新引育高层次人才20人以上。
四是以更强担当打造开放经济高地。全速推进温玉铁路建设,实现政策处理全面清零、全线无障碍施工,争取新建甬台温高铁经过玉环、跨过乐清湾,开展杭绍台高速公路南延等对外大通道前期谋划。锚定打造浙东南集装箱货运枢纽港目标,持续开辟至美欧、近洋及内贸航线,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万标箱。加快港口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大麦屿港10万吨级多用途码头、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前期工作,推动国家管网LNG项目落地,开工国际生鲜产业园项目,谋划进境冷链配套冷库分拨中心、国际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心,打造RCEP进口创新示范区。
(四)深化实施“两山”转化行动,展现生态文明新成效。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人为本统筹各方力量,全力夯实全民健康和生态环境基石。
一是开展环境整治提升。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突出源头治理,以爱国卫生运动为主抓手,以“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长长久久”为主要标准,全面实施我爱我家·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出台系列工作方案和细化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常态化运行机制,加快建设“全域大花园”,着力打造“城在山海中、家在花园里”的花园之城。新建绿道10公里,建成区新增绿地150亩,完成4个公园建设、8个公园改造,建成20个三角梅特色村,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以上,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评,实现国家卫生乡镇创成率达到100%,创成美丽城镇省级样板区2个、省未来乡村2个,申报省级精品道路1条。持续开展“青山白化”治理,迁移整治坟墓3000穴以上。深入推进“三改一拆”,实施新一轮老旧工业点改造,完成拆违60万平方米,创建“无违建乡镇”3个。
二是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坚决打造水、气、土协同污染防治体系,全力抓好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高质量推进绿色低碳产业转型,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深入开展五水共治攻坚战,推动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稳定提升,加快表面处理企业入园、橡胶行业整治和电镀企业搬迁,完成8个工业集聚点污水零直排扩面提升,投用大麦屿污水处理厂二期和干江污水处理厂二期,创建1条省级美丽河湖。深入开展治气攻坚战,试点推进机械类喷漆工艺集中处理,持续跟进扬尘污染防治,确保空气优良率达99%以上。深入开展治废攻坚战,启动华能灰库陈年垃圾处置项目,巩固“无废城市”建设成果,探索小微企业危废处置规范化发展路径。深入开展治海攻坚战,持续推进近岸海域污染监管,完成玉环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三是深入实施系统治理。以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市为目标,系统开展“两山”实践基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试点、低碳试点乡镇等示范创建工作。坚决守牢耕地红线,全面落实田长制建设,扎实推进全省首批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深入谋划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3000亩以上,加强用地、用海、用林、用矿等自然资源要素支撑与服务保障。深化排污许可制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机衔接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多评合一等环评体系,大力实施“风光倍增”工程,推进省级低碳试点县建设,开工华能电厂三期、玉环2号海上风电等项目,提速“县县通”玉环支线等项目建设,力争整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国家级试点通过验收,创成省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
(五)深化实施成果共享行动,满足美好生活新需求。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紧扣全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不断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
一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实施教育提质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和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创建工作,开展小学强基、初中崛起和高中登峰行动,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提升至82%,公办园在园幼儿比例提升至58%。启动台职院玉环校区(漩门三期)建设,谋划城南小学及中学、陈屿中学迁建工程,确定坎门中学选址及规划方案,提速玉环中学东扩建设,完成实验学校乌岩校区总工程量40%以上,完成玉城中学搬迁,投用干江中心小学滨港分校、清港中心幼儿园新园等9个项目,新增学位4000个。深入推进医疗新高地打造,深化全域全民全程健康服务改革,用好医疗卫生人才新政3.0,实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五年行动,启动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市创建,完成市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市二医、市中医院通过“二甲”复评,新增“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单位1家,市域、基层就诊率分别达到90%和75%以上。推进优化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落地,开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新增托位180个,托育机构实现乡级全覆盖。慎终如始做好疫情防控,以“保健康,防重症”为目标,全力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和水平。推进文体高层次拓展,争创浙江“赛事之城”,举办东亚空手道锦标赛,谋划全国铁人三项联赛、中国汽车场地越野赛、“海峡杯”浙台棒垒球赛、长三角万人徒步赛等体育赛事。投用高铭暄学术馆,持续开展“百千万”艺课堂、“玉图开卷”活动,新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2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