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货物进出口额占全国份额稳中有增;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以内;能源和环境指标完成上级下达计划目标。
具体工作中,要系统把握四方面取向:一是更好统筹一域与全局。把“上台阶”当作“新起点”,立足鄞州放眼全国,跳出鄞州发展鄞州,全力抢抓战略机遇、优势红利,全面深化市区融合、城乡一体,在先行示范中为一域争光、为全局添彩。二是更好统筹活力与质效。把优质营商环境当作高质量发展“生命线”,充分发挥广大企业和企业家的活力优势,强化信心提振、政策提效和产业提能,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融合提质,努力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加快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三是更好统筹共富与先行。把关键小事当作民生大事,聚焦“共富共享”补短板、优布局,锚定“优质优享”锻长板、强功能,加快打造老有颐养、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的标志性成果,主动回应社会更高期待。四是更好统筹破难与争先。把困难挑战当作历练考验,提振破难之志,大兴实干之功,“腾笼”“换鸟”双管齐下,存量、增量双向发力,标准、绩效双手齐抓,在破立并举中走好争先路、打赢攻坚战。围绕上述目标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奋力开辟高质量发展增长源
强招商扩投资。开展招商引资全员攻坚,突出招大引强、招群引链、招新引优,强化专班盯引、专业尽调、专项推介,力争引进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00个、50亿元项目5个,实际利用外资8亿美元,实际引进内资280亿元,浙商回归实际到位资金220亿元。实施扩大投资滚动攻坚,分类推进姜山未来社区等150个区级重点工程,开工建设S309省道东钱湖段等民生基础设施项目,大力推动新建项目提速、续建项目提量、谋划项目提质,力争工业投资增长30%以上。完善大项目大招商统筹推进机制,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争取更多专项债额度和上级要素支持。
强实体筑平台。全力稳住实体经济基本盘,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壮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和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新增浙江制造“品字标”企业9家。发挥“两主四副”平台牵引效益,深化鄞州经济开发区、明州经济开发区两大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建设,开建宁波甬江软件产业园,力争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和税收均增长8%。加快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整治高耗低效、散乱污、落后产能企业250家,新增单项冠军企业8家、专精特新企业5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00家。
强创新优产业。着力打通“两链”融合转化通道,积极参与甬江科创区等高水平科创平台建设,有力提升宁波院士中心、浙江创新中心等平台创新策源能力。优化产学研用综合服务体系,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45亿元、高价值发明专利1700件。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强化链主引领、链群互动,培育组建产业链上下游共同体和创新联合体,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250亿元。以数字技术加速创新,推动数字经济超常规高质量发展,打造以智能终端、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为核心的数字产业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高质量完成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
强主体拓市场。坚持引进、培育、扶持并举,深入实施新一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新增市场主体2万户。把高水平扩大开放和恢复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支持企业抢订单拓市场打品牌,加快构建现代供应链体系。推进跨境综合服务平台和数字贸易示范区建设,拓展QFLP、境外发债、返程投资等跨境贸易投资新方式,提高海外仓使用率和贡献度,服务贸易规模保持省市领先,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以上企业超20家。深入开展促消费系列活动,挖掘新能源汽车、康养家政等消费潜力,加快培育泛东外滩、南部百亿商圈,打造宁波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网络零售额增长10%。深度融入杭甬“双城记”、长三角九城联盟建设,推进内外贸“同线同标同质”。
二、推动城市能级跃迁,奋力走好“港产城文”融合路
城市更新提品质。主动融入宁波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高起点深化“拥江揽湖”城市设计和“多规合一”功能布局,推进泛三江口、东部新城、南部新城、钱湖新城等核心板块活力再造。健全城市运营和项目推进机制,拓展市区合作等旧改模式,加快甬江东南岸、东部新城东片区改造提升,有序启动庆安、仇毕、庆丰等区块开发,稳步开展七塔寺-华严-划船等8个片区更新,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开展征迁清零集中攻坚,力争完成清零项目40个、供应土地5000亩。统筹推进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存量更新,计划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45个、完成拆除整治100万平方米。
城市经济优服务。大力发展楼宇支撑、品牌引领、服务业主导的城市经济,做强做优“2+2现代服务业大平台”,港城联动促进服务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深化省级两业融合试点区建设,加快港航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品牌化集群化发展,软件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业营收分别增长12%、10%和20%。突出区域金融中心地位,打造四明金融小镇和保险科技产业园升级版,新增上市企业2家。大力发展网红经济、直播经济、夜经济,建设高品质特色商业街区2条,开市客、京东茂等消费新地标建成开业。实施楼宇攀高品质攻坚,加快提升楼宇经济规模效益,培育亿元税收楼宇28幢,新增总部型企业10家以上,全力打造总部经济、头部企业集聚区。
城市形象重管理。协同推进基础设施提档、人居环境提质、文明素养提升,全力交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和“迎亚运”高分卷。完善城市体检机制,着力治乱、治危、治脏、治违,系统开展市容环境、桥下空间、“两路两侧”整治行动和农贸市场提质升级行动,以人的文明实践推动城市文明进步。深化公园城市和“精特亮”创建,全面提升“城市大花园”配套设施,东钱湖通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复评验收,新建口袋公园10个、生物多样性体验地2个,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注重提升边角地等景观环境,有序加强灯光小品等街巷点缀,保护还原历史建筑等传统格局,改造“最美上学路”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