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普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走在26县前列。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全力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聚焦实体经济,推动主导产业提质效。持续优化“1+3+3”绿色产业体系,突出“一县一业”,加快推进主导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不断拉长做强产业链,增强产业韧性和竞争力。
转型发展制造业。加快塑料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和路径研究,推动五金制造、电子信息、竹木工艺等产业向高端智能发展。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实施“尖峰”“雄鹰”“雏鹰”行动,支持威邦、鹏孚隆等企业上市,加快盛康源、先迈生物等项目建设,新增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以上、产值超亿元企业4家以上、“小升规”12家以上,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新增市级以上数字化车间项目3项、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项、首台套项目1项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引导扶持建筑企业转型升级,谋划建筑业新总部大厦,省内建筑业产值增长10%以上。
全链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紧紧抓住中医药发展机遇,以江南药镇为平台,以浙江省中药材博览会为载体,加快形成以中药材种植为基础,以中药制造、道地药材流通和中医药文化传播为支撑的全生命周期中医药康养体系。做好县域药用资源普查,建设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200亩以上,发展林药特色种植示范基地2000亩;加强与国药集团、浙农集团等合作,开展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发展壮大本土药企,加大中医药龙头企业招引力度,形成产业规模效应。依托“中药产业大脑”,完善“三共享”管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浙八味市场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中药材集散能力。加强与院士专家团队合作,开展中药材种植土壤改良、道地药材收储标准制定、AI智能九体辨识等技术攻关;加快食药同源产品开发,推进药膳产业化发展;以“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为切入口,研发“互联网+”中医药服务系统,建设“中央药房”;加快打造中医药健康拳头产品,推进“中医药+”新业态建设。
全域发展休闲养生旅游。深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和云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梯次推进高等级景区培育,江南药镇开展4A级景区创建,新创省A级景区村10个。全面推进25个“微改造、精提升”示范点建设;加快云海方舟、玉岑山居、桃李春风、安然尚湖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建成开放白云山旅游度假区一期。深入推进“山地公园”建设,以大盘山名山公园建设为载体,加快盘峰山地休闲度假试点建设。深化药旅、文旅、农旅等融合,精心设计精品路线,精心布局旅游要素,精心策划旅游节会,增强全域、全时休闲养生旅游体验,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0%、15%以上。
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与一、二产深度融合,引育商业服务、数字信息、现代物流等业态。加快构建县域商业体系,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有效促进消费扩容提质,规上服务业企业营收增长10%以上。支持适应新型城镇化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积极发展网络电商、跨境电商,创新消费场景,新增限上商贸企业8家以上,网络零售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2.5%、5.5%以上。加快推进华厦智慧物流园、台地物流园建设,提升产业、市场、物流联动效应。
加快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全力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后续工作,因地制宜做好产业导入,充分发挥土地最大效益。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发展,创建省级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1个、省级农业特色基地1个、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2个,新增三星级以上产业农合联2家。推行特色农业片区化、基地化种植,形成“农业+”多业态融合发展态势。深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提升茶叶、香榧、高山蔬菜、食用菌等优质农产品的影响力和附加值,新认定绿色食品5个以上,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实施高标准农田(粮功区)改造提升2500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8万亩。
(二)聚力有效投资,积蓄县域发展新动能。强化平台支撑,坚持项目引领,全方位拓展新空间、释放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推进产业平台扩容提能。坚持拓空间和挖潜力两手抓,全面构建一盘棋、一体化、组团式发展新格局,强化配套服务,提升平台能级。加快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完成规划编制,推进塑料制品、汽摩配等产业园建设;推动金台铁路站场融入新城区发展,推进中医药健康、电子信息制造和冷水五金智能制造等产业园建设;做大做强金磐开发区数字经济、总部经济。全年新增工业发展空间200亩以上,出让工业用地500亩以上;纵深推进低效工业用地整治,“低散乱”企业整治60家以上,集中连片整治400亩以上。
推进项目投资增量提速。探索建立项目质量评价机制,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完成杭温高铁磐安段主体工程建设,推进流岸水库、抽水蓄能、G351安文至马宅段、云山至后力段公路改建工程等项目建设,省市县长工程落地率50%以上;攻坚重大项目前期,转化率30%以上,开工建设S316双峰至仁川段、方镜线二期改建等工程,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主动对接省“千项万亿”工程计划,超前储备一批战略性、支撑性、引领性项目,推动更多项目进入省市盘子。
推进招大引强成势见效。围绕建链强链补链,绘好产业链全景图和产业招商地图,建立健全重点产业和目标企业招商名录;优化招商引资机制,大力开展驻点招商、乡贤招商、基金招商、委托招商,精准招引一批标杆型、领军型企业和产业链关键配套项目,力争招引7亿元以上项目3个、亿元以上项目12个。完善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落实“首谈责任制”,持续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投产达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