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市场主体。深入落实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严格落实国家最新减税降费政策,推进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高质量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强化企业培育入库,力争市场主体突破2.9万户。全面提升为企服务平台质效,企业诉求办结率、企业满意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深化企业“用工周转池”制度,完善劳动力资源共享机制,精准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全面畅通企业融资,强化政银企对接质效,力争政策性融资担保超2.5亿元,让更多金融“活水”浇灌产业“良田”。
(三)坚持守正创新,在深化改革开放上持续发力
坚持以改革破难题、增动力,以创新强驱动、添活力,以开放聚资源、强引力,持续激发跨越发展新动能。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坚定不移实施国有平台公司市场化改革,综合运用租、售、授、融等手段,推动国有平台公司做大做强,提升公司信用等级,力争资产实现百亿规模。深化大观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质化推行“小管委会+公司”模式,稳妥推进园区优化整合提升。持续推进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工作,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创优“满宜办”一流营商环境,扩大“一网通办”“一窗通办”覆盖范围,丰富7×24小时自助服务内容,推行“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监管。
培育科技创新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水平运营长三角环保科创平台,积极推进节能环保研究院建设,打造省级众创空间,孵化企业不少于5个。坚定实施人才强区发展战略,新引进高层次人才15名以上,高层次人才团队3个以上。深化与省内外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0项以上。提升创新创业主体地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1.8%,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7.9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增长25%以上。
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抢抓机遇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谋划港口配套物流园建设。保障海口过江通道建设,探索“一江两岸、拥江发展”合作新模式。加快大观现代物流园区改造提升,实施通达路、平安路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国药控股、三志物流等项目建设,引进互联网物流、智能化仓储物流等现代化物流企业入驻智慧供应链云仓,争创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依托跨境电商产业园,推动跨境电商与农村电商联动发展,力争实现电商交易额2亿元以上。加快重点企业和优势产品走出去步伐,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1%以上。
(四)促进协调发展,在提升城市能级上持续发力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让群众生活更加舒适、便利、有滋味。
系统性规划城市。聚焦“三地四区”发展定位,坚持多规合一,统筹落实“三区三线”,高水平开展全域规划,构建全域规划工作体系。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高质量完成皖河片区规划编制工作。坚持“镇当城建、村要自然”,做精一批高水平、特色化连片村庄规划,完成安原、红星、河港等7个村庄规划成果编制和审批工作。
高标准建设城市。投资3.7亿元启动实施50个老旧小区综合提升改造项目,新增停车泊位600个以上,改造面积231万平方米。推进大湖社区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打造15分钟生活圈。实施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加大“两湖两河一街”区域混接错接整改力度,彻底根治污水源头。加速集贤关独立工矿区片区开发,推进矿山治理修复、水系综合整治及独秀园周边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完成政务中心周边道路、管网及环境提升改造,布局高铁沿线及周边区域绿色廊道。以菱湖公园、汇峰广场为中心,建成“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2个。推动原同晖综合体地块、市府路棚改拆迁地块开发利用。启动白云巷、荣升街等地块开发,新建四眼井和荣升菜市场,改建湖滨菜市场。
精细化管理城市。优化升级数字化城管系统,探索构建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督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城管。深入推进“皖美红色物业”建设三年行动,探索街道社区组建市场化物业公司,着力提升物业整体管理水平。抓好城市公共秩序管控,持续整治城区占道经营、违建乱搭、不文明养犬等行为。开展城区低速电动三轮车、四轮车非法经营整治,规范城市交通秩序。强化燃气管线等城市生命线监管力度,让城市运转更安全。推进城市垃圾精分细管,加强终端处置能力建设,建成简易分类亭35个和临时投放点94个。
(五)聚焦农业农村,在推进乡村振兴上持续发力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实行“长牙齿”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探索推进“小田变大田”及“大托管”服务,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在10.47万亩、3.72万吨以上。树立大食物观,加快落实种植业各项政策,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新增设施蔬菜160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4000亩。组建省级科技特派团,打造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推动粮食增产。
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坚持用工业的思维、项目的方式推动乡村产业升级,投资2亿元启动现代农业科技加工产业园建设。完成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区一期工程,同步推进二期项目开发。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增各级农业龙头企业25家、家庭农场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推进番鸭生产经营全链条数字化,新建数字场景2个。鼓励各村(居)发展特色产业,做优“一村一品”。“订单式”培养基层一线专业人才。精准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宅基地改革,推进海口镇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省级试点,全区土地流转比例达80%,新增集体经济50万元以上村3个、100万元以上村2个。